毕节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山高坡陡,海拔落差较大。其中,以威宁自治县海拔最高。
作为云贵高原上65个高山冷凉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县之一,威宁具有高海拔、强光照、大温差的地理区域环境和典型的“天然凉棚”气候优势,保证了威宁高山冷凉蔬菜的品质。这里出产的白萝卜、白菜和莲花白品质上乘,“威宁三白”声名远播。
近年来,该县把蔬菜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高山冷凉蔬菜,突出“短平快”产业优势,切实抓好人地衔接、产销衔接、利益衔接、配套衔接“四衔接”工程。当地企业积极引入先进的冷冻设备,实现“威宁三白”等多种蔬菜错峰销售卖好价,使威宁蔬菜更具市场竞争力。
以蔬菜产业发展为主线,毕节市依托“威宁三白”品牌效应,大力发展山地高效特色农业,目前,农业产业绿色化、特色化、高效化、现代化成效逐步显现。
2021年以来,毕节坚持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上破题,建成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232.16万亩,并成功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53个,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同时,积极开展“两品一标”认证,累计获绿色食品认证29个、有机产品认证188个、地理标志产品认证12个。
产业振兴为毕节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农民增收致富搭建了平台。
“以前种菜全凭经验,现在有了科技支撑,可实现定时定量用肥用水,精确种植劳动量少了,产量质量还更好了,事半功倍。”七星关区盛丰农业科技示范园内,务工群众吴传飞正忙着给新栽的菜苗浇水、除草。
吴传飞是七星关区海子街镇五十亩村村民,七星关区盛丰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之初她就在这里务工,年收入有2万余元。“我在家门口找到工作,既可以照顾上学的孩子,又能挣钱,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吴传飞说。
发展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为了助力群众稳定增收,毕节市全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目前,该市共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450家、累计发展合作社17662个、家庭农场数量达2468家。通过雇佣、订单、分红、土地流转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灵活带动群众稳定增收。
同时,该市聚焦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采取短期技术指导、现场专家指导以及课堂培训等方式,着力培育一批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截至目前,毕节已完成农民教育培训(实用技术培训)13.79万人次。
2021年前三季度,毕节市实现农业总产值645.5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位列全省第一。
从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毕节市不仅深挖各地特色农产品资源的“先天”优势,还着重布局发展山地高效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生态休闲农业,聚焦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产业体系更加完善。
产业势头劲,乡村气象新。如今,在乌蒙腹地的广袤乡村,一幅幅产业兴旺、农民富足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