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好酒“种”出来

贵州省农科院酒用高粱标准化应用技术研究日趋成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段超木

“酒用高粱要求原料淀粉含量高,籽粒皮厚、粒小坚实、均匀饱满,以适应酱香型白酒耐蒸煮、耐翻糙的酿造工艺要求。”省农科院旱粮所党委书记、酒用高粱种质创新育种与产业化应用技术研究团队首席专家邵明波说,2006年至今,旱粮所针对贵州酱香型酒企对酒用高粱品质指标需求,以优质、高效、多生态类型为品种选育主攻方向,培育出黔高7号、黔高8号、红粱丰1号糯质高粱,支链淀粉占总淀粉比例高达91.47%以上,出酒率高。目前3个品种推广种植面积达23万亩,已经进入贵州省审定酒用糯高粱品种第一方阵。

高粱是我省十大工业产业之一烟酒产业中,白酒产业的重要原料作物。酒用高粱优质品种的培育是酱香型白酒产业发展的基础。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独特,一方面要求高粱原料的淀粉含量高,尤其是支链淀粉占总淀粉比例要高(达90%以上),因此,酿造酱香白酒的高粱原料须是糯质高粱。同时,高粱的籽粒还须具有种皮厚、粒小坚实、均匀饱满、耐蒸煮、耐翻糙等特点,以适应以茅台酒为代表的优质酱香型白酒“九次蒸馏、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的酿造工艺要求。

近年来,全省酒企对高粱原料产量的需求呈持续上升趋势,之前酱香型白酒酒用高粱品种仅有仁怀市当地“红缨子”“红珍珠”糯高粱,符合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的多种生态类型优质高产新品种较为缺乏。

邵明波说,2012年以来,旱粮所收集了地方品种、农家种等高粱资源300余份,并对收集到的高粱资源的炭疽病等抗性性状进行了鉴定,在育种过程中进行相关抗病性选择,鉴定出了高粱炭疽病抗性较强的品系10余个。

为更好服务贵州白酒产业,旱粮所联合贵州大学,在仁怀市长岗镇茅坡村建设“酒用高粱绿色高效生产”省级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示范推广适宜当地特色品种“红缨子”高粱种植生产技术新模式,逐步建立生产技术标准,打造稳定的原料种植生产技术供应链,确保高粱产量与质量满足酿造原料生产需求。因此,该基地成为酱香白酒的“第一车间”。可以说,酱香好酒不仅是酿出来的,也是“种”出来的。

建设该基地成为茅坡村发展高粱产业的新引擎。邵明波团队研发的“酒用高粱+”示范技术,间作大豆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高粱干物质形成,打破了酒用高粱连作障碍,获得较大经济效益,而酒用有机高粱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将不同防治方法有机融合,构建高效绿色防控体系。自示范推广以来,茅坡村高粱长势喜人,几乎看不到遭受病虫害的高粱。当地种植大户纷纷效仿以优质高粱间作耐阴性大豆技术种植有机高粱,不仅获得酒用高粱的收益,还获得大豆的收益。

“优质高粱间作耐阴性大豆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大豆发挥固氮作用,可提高土壤肥力。”邵明波计算了一笔账,目前采用酒用高粱套作大豆模式,每亩地高粱亩产量可达350公斤左右,按照收购价格9.2元/公斤,平均亩产达3220元,加上间作、轮作的蔬菜、大豆,每亩地年产值可达到5000元以上。

与此同时,该基地通过土地整治,在耕地质量等级方面明显提高了1至2个等级,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渠相通、路相连,塘能装、管有水、机能耕、肥能培、虫能治、病能防、熟能收、收能储,有效保障了基地高粱稳产丰收。今后邵明波团队将在基地示范推广适宜机械化的高效生产技术。

--> 2022-01-07 贵州省农科院酒用高粱标准化应用技术研究日趋成熟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42728.html 1 好酒“种”出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