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几近消失20余年后重返市场——

兴义大红袍橘子回来了

兴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雷文明

开园了!1月4日早上10时,兴义市黔农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则戎镇平寨村的兴义大红袍采穗园便热闹起来,一个一个圆润饱满,色泽鲜艳的果实缀满枝头。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购买“儿时的味道”——兴义大红袍橘子。

“汁多,酸酸甜甜的,就是这个味!”57岁的市民黄德军从购买的50多公斤兴义大红袍橘子中拿出一个,细细品尝后高兴地说,“几十年没得吃了,我们盼了很久,儿时的味道终于回来了。”

果红、皮薄、香气浓郁。兴义大红袍橘子在当地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被誉为“红橘之冠”。

74岁的兴义市民杨荣安自打听说采穗园开园的消息起,就来看了好几次。“四五十年前我还在顶效街道的时候,就来摘过大红袍,装进专门用来出口的纸箱里,上面还印着‘贵州兴义大红袍’。”说起大红袍的历史,杨荣安满是自豪。

然而,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兴义大红袍受到外来水果冲击,加之种种原因,种植面积和市场逐渐萎缩,老病橘树无人管理,风光不再。直到2018年,兴义市启动地方特色精品水果(大红袍、海子梨)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恢复苗木培育,打造标准化精品水果育苗基地,让多种地方精品水果重新在兴义“开花结果”。

要恢复记忆中的味道,第一步是采集健壮、可嫁接的枝条。贵州省精品水果产业技术体系兴义综合试验站站长、兴义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郎元兴回忆,项目启动后,团队沿着马岭河峡谷两岸的新场村车榔组、龙井村等地,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找到了160多株大红袍橘子母本树,经过全面比对,确定了85株进行全面细致的管护。

2018年1月开始寻找培育,当年9月开始嫁接种植,2019年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并出台了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如今,在则戎镇的平寨村、清水河镇的新场村车榔组等地已发展兴义大红袍橘子1100多亩。

2021年12月,省州水果专家应兴义市黔农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邀请,在平寨村对兴义大红袍橘子进行验收。结果显示:亩产1842.6公斤,单果平均重135克。“兴义大红袍橘子大小较整齐、扁圆、果皮红艳,果肉细嫩、化渣、汁多、香气浓郁、酸甜可口,丰产、优质,具有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的潜能。”贵州大学教授、贵州省果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樊卫国说。

“2021年,公司出售兴义大红袍橘子约10吨,收入20多万元。2022年预计上市250多吨,收入不少于350万元。”黔农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靖对未来充满信心。

清水河镇新场村车榔组300多户村民前年栽下了520多亩兴义大红袍橘树。“年前,我们到公司的基地看到了满树红彤彤的橘子,回头我们也要请教专家,学会科学管理,争取把车榔发展成兴义大红袍橘子的‘打卡’地。”村民韦胜仙说。

“目前全市种植的1100多亩兴义大红袍橘树3年后将进入盛果期。到那时,亩产将达2吨,每亩每年将带来1万元以上的纯收入,村民的荷包更鼓了。”望着满园的果树,郎元兴高兴地算起了增收账。

--> 2022-01-07 几近消失20余年后重返市场——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42673.html 1 兴义大红袍橘子回来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