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江婷婷 桂榕
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业化是主力军、主战场,是排头兵和第一方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贵州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把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奋力推动工业大突破。
全省上下迅速凝聚起抓高质量发展必须大抓工业的共识,形成齐心协力抓工业的生动局面和良好氛围。当前,贵州正紧紧围绕“六大突破”全力以赴推进新型工业化,紧盯“六大抓手”坚决实施工业倍增行动,从顶层设计、明晰路径、统筹协调、重点突破等多方面同向发力,层层传导形成“组织力”“落实力”,部门联动合奏“协作曲”“大合唱”,聚力推动新型工业化走深走实开枝散叶。
做实重大项目 做大产业规模
2021年12月24日,宁德时代贵州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制造基地项目在贵安新区破土动工,规划建设年产60GWh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制造基地。
同一天,宁德时代等新能源巨头重要的产业链、供应链伙伴中科电气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也吹响了开工号角。
做强工业经济,贵州全力“破题”——加大工业投资,培育和发展壮大企业,以大企业“顶天立地”带动中小企业“铺天盖地”;聚焦主导产业建链、聚焦产业配套补链、聚焦科技创新强链,加快打造一批规模大、实力强、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重点产业链。
精心筛选引进的大项目好项目落地越来越快、投产越来越多。
位于织金县的中石化50万吨/年聚乙醇酸(PGA)工程项目开工仅四个月,已完成设施地基圈梁浇筑,并办好环评报告、规划选址、水土保持方案、节能评估报告等11项要件行政审批。依托该项目,织金县正继续招引产业链条上的关联企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恒力贵阳产业园各项建设工作正稳步推进。一期纺织项目38个厂房已建设完成,第一条和第二条生产线持续稳步生产,第三条生产线设备安装等工作正同步进行。龙头引领,贵阳贵安正朝着打造智能化新材料区域制造中心的目标迈进。
据统计,2021年前11月,贵州引进工业产业项目2578个,开工项目1062个,开工率41.18%,投产项目1339个,投产率51.92%;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0.7%,高于全国工业投资9.5个百分点。
延链补链强链 产业集群崛起
在黔南高新区,多家磷化工龙头企业围绕磷系锂电池正极材料产业链加紧布局。
贵州磷化集团年产4万吨磷酸铁项目、贵州川恒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磷酸铁项目均在建设中,预计2022年上半年投产。贵州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磷酸铁锂生产线一期项目厂区场平工作基本完成,厂房建设即将开工,预计2022年4月底建成投产。与它相邻的盛屯能源金属化学(贵州)有限公司新能源项目场平工作即将启动……
黔南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翟建新表示,将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培育负极材料、电解液等产业,聚力打造“百亿级”锂电池材料优势产业集聚区。
以“点”的突破增强“链”的韧性、加快“面”的升级。贵州全力整合优化产业链、资金链、供应链,着力打造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基地核心区、“中国数谷”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核心区、世界级磷煤化工产业基地等,推动全省十大工业产业集群发展、提质增效——现代能源产业向改革要活力,现代化工产业向绿色要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向创新要动能,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势头强劲,健康医药产业朝气蓬勃,新型建材产业“效”“绿”齐升,基础材料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优质烟酒产业活力强劲,新能源汽车产业欣欣向荣,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大有作为。
贵州从强化龙头带动、推动产业配套、狠抓平台聚集等方面发力,全力推动十大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在仁怀名酒工业园区,近200家白酒生产及配套企业集聚,共同打造以茅台、国台、金沙等知名白酒企业为引领的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制曲、生产、包装等全产业链的现代化配置,让当地白酒产业集群实现了融合化、链条化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数据显示,2021年前11月,全省十大工业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其中,优质烟酒、大数据电子信息等5个产业增加值增速保持两位数。
突出创新驱动 发展量质齐升
我省以创新驱动“贵州制造”向产业链中高端提升,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建设一批引领行业发展、技术水平占据制高点的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创新和服务平台,提高工业整体科技水平和竞争力。2021年12月27日,省工信厅为这一年获得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单位和企业举行集中授牌仪式。
国家技术创新企业贵阳顺络迅达电子有限公司实施智能化改造后,片式电感器的良品率提升了3%,人均产值提升22%,销售翻了3.3倍,利润翻了2倍,为顺络迅达越来越多的产品进入国内外知名企业的5G项目奠定了基础。
贵州重力科技环保有限公司被评为贵州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以来,完成了2项无汞触媒技术合作开发并实现了技术成果转化,通过绿色催化技术制造的无汞催化剂已投入中试,将在2022年实现全国普遍应用。重力科技总工程师张彬介绍,该公司连续多年平均研发投入超过1000万元,实现了58000吨/年含汞废物各类处置利用设施的工业化,推广的含汞微废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利用及汞污染防治技术,年均汞减排量达1000吨以上,解决了汞污染综合防治过程中汞回收与循环的关键共性难题。
贵州在创新中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并引来一批高能级项目落地。2021年,我省新增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1个、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9个、工业设计中心1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