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初晴,阳光暖暖地洒在贵阳市清镇市卫城镇上水村的田野上,步于林间小道,呼吸着夹杂泥土芬芳和花草香气的空气,耳边全是鸟鸣蛙叫交织的天籁回响。
谁能想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如今竟成为远方来客眼中的旅居胜地,旅居房一“床”难求。
始于山水、归于烟火,八方来客钟情的上水村,宛如一颗被岁月珍藏的明珠,静谧而璀璨。
拾级而上,“上水任家”旅居小院里飘出阵阵茶香,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不时传来游客和村民的欢声笑语。来自广东省广州市的游客林女士望着门前层叠的菜园感慨:“太美了,这个小山村现在成了朋友圈里的网红打卡地。”
上水村的转变始于2024年,村里通过“公司+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集体经济发展方式,有效盘活闲置资金、闲置土地、闲散劳动力“三闲”资源,让这个曾经青壮年外流、房屋闲置的村庄,吸引返乡创业人员60 余人,带动160余户村民走出了一条旅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以前守着几亩薄田,一年到头赚不了几个钱。”村民任大哥一边整理民宿一边说:“现在把老房子租给公司改造成特色民宿,自己还能在公司找到一份稳定工作,每个月仅工资就有4000多元。”公司不仅盘活了11栋闲置农房,还为村民提供客房服务、餐饮制作、导游讲解等系统培训。42岁的李大姐经过培训,从普通农妇变身村里的“金牌讲解员”,用生动的乡野故事让游客流连忘返。
为了让游客“留得下、住得好”,上水村还完善基础设施:硬化进村入户路,改造停车场,建设污水处理系统,打造四季景观田园。“以前村里污水横流,现在连小朋友都知道要垃圾分类。”上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任红说。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旅居产业的发展,也悄然改变着村民的生活方式。在公司组织的“乡村旅游短平快培训班”里,68岁的杨大娘学会了用短视频推广家乡美景;在家带娃的年轻女性开始转型当起旅居主播、旅居管家、旅居顾问、旅居产品经理。“以前农闲时没啥正事可做,现在大家忙着学技能、搞服务,日子充实多了。”村民们的精气神焕然一新。
老屋住进“新旅客”,老村升起“新炊烟”。走进上水村长田组,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村道旁的绿树红花生机盎然。村民周玉林一年前把观山湖区的房子变卖后,回村开起民宿,他将自家院落改造成风格新潮的客房。“客人来到这里休憩放松,我就要尽全力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休闲的场景。”用他的话说,“归于心、安于野”,只有做到安静悠闲的田园乡居与舒适现代的生活方式有机结合,才能让旅居客在老村老屋中找到“诗和远方”。
城市喧嚣与乡野静谧的碰撞,不仅“碰”出了上水村民田园生活的好风景、农民生活的好光景,更是“碰”出了乡村振兴的好前景。清镇市卫城镇党委书记田萍表示,下一步,卫城镇将整合旅居、餐饮、研学等新业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让更多人共享乡村振兴的成果。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