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82岁侗族大歌女歌师潘萨银花义务传歌64载,培养侗家歌手上千人—— 传歌为荣 教歌为乐 2025年06月21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曦

黔东南州从江县高增乡小黄侗寨,是“中国侗族大歌之乡”。

在这里,人人会唱歌。

从这里,走出了两位侗族大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潘萨银花便是其中之一。

潘萨银花1943年出生在歌师世家,5岁学歌,17岁与同伴在鼓楼与“腊汉”(侗族男青年)对歌获胜,一举成名。

18岁开始传歌于本寨的青年男女,至今82岁,义务传歌64年,培养侗家歌手上千人,是当地德高望重的女歌师。

潘萨银花以传歌为荣、教歌为乐。除了在家里开办传歌堂,还走进校园教歌传歌。除了教当地及周边侗族年轻人,也教远道而来的外省游客、外国客人。“这个德国小伙子,来跟我学过两次呢。”潘萨银花仔细摩挲着厚厚相册里的照片告诉记者。

近年来,从江县采取系统性保护措施与创新发展路径,使侗族大歌不断焕发生机,潘萨银花也参与到更多保护传承工作中。她主动参与抢救性录制500首侗族大歌音像资料,只要当地举办侗族大歌节歌唱大赛等活动,她都上场助阵。今年上半年,她还参加了电影《勇敢女孩合唱团》的拍摄。

作为侗族大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潘萨银花登上过国家大剧院、央视等舞台。她教出的侗族大歌弟子也走出了大山走向世界,曾经随国家领导人出访国外的小黄村“九朵小金花”,以及获得首届“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原生态唱法金黔奖的“小黄十姊妹”等,都是她培养出来的。

如今,侗族大歌不仅是从江的文化名片,更是“文化富民”的重要抓手,古老歌谣唱响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新乐章。

“小黄村目前在贵阳、桂林、柳州、广州、深圳等地开展侗族大歌表演的有近500人。”小黄村村委会副主任潘振清介绍,留在家的侗族群众也凭借侗族大歌实现了增收。小时候曾跟潘萨银花学过儿歌的吴荣德,2020年成为侗族大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牵头成立的小黄侗族大歌表演队队员月增收达千元以上。

随着社交平台发展,潘萨银花的弟子们创办了“小黄丫头(侗族)”等自媒体账号,通过互联网传播侗族大歌,让这项非遗项目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更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