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晗
打破传统产业分割的思维定式,把一二三产放到一个坐标系中观照审视,以资源要素为横轴,以价值创造为纵轴,以空间统筹、要素统筹、政策统筹构建起产业协同的发展生态。
黔东南雷山,西江千户苗寨近悦远来,旅游、民宿风采竞秀;黔南瓮安,煤磷资源、立体交通重塑比较优势,贵州江山-瓮福新材料产业园满弓紧弦抢进度,预计创造就业岗位3500个;遵义湄潭,“一片叶子”联动一二三产,“产产融合”、产城融合令人惊艳……
徜徉黔贵山间水畔,跳出“别人有我也要有”的思维惯性,因地制宜选准赛道,县域产业提质扩容、县域消费多点开花、县域旅游强势崛起,“县域”二字在贵州越来越火,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热门关键词,“小城大业”动人故事越写越精彩。
为什么人们的目光紧紧向县域聚焦?数量大、类型多,每个县都有鲜明特色。摊开全省经济版图,我省约有89%的面积、70%的人口、63%的经济总量都在县域,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县域、潜力在县域。县域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如何,关乎全省发展大局。
春风春雨春晖里,有炽热滚烫的深情。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要立足县域产业基础,注重分工协作,错位发展、串珠成链。”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为各地区立足自身实际,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浇筑为行动标尺。近期,省委召开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专题会议,研究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的务实举措。会议强调,要加强“三业统筹”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具体化项目化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与此呼应,另一则要闻令人欢欣鼓舞。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首批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名单,贵州刺梨汁、贵州辣椒制品、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入选,上榜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为贵州锻造食品工业新优势注入了强劲动力。
对于产业发展来说,有特色不一定有规模、有质效;占主导不一定有鲜明特色、比较优势。贵州的县域产业已有长足进步,但也要看到,部分地区县域经济特色不够鲜明、产业链条不强、开放意识不够等问题仍然存在,这是短板所在,也是破题的关键所在。
特色如何做成主导,主导怎样更有特色?“三业统筹”给了我们解题答案:打破传统产业分割的思维定式,把一二三产放到一个坐标系中观照审视,以资源要素为横轴,以价值创造为纵轴,以空间统筹、要素统筹、政策统筹构建起产业协同的发展生态。
统筹兼顾,才能“弹好钢琴”。黔北仁怀,酱香型白酒的摇篮。种下红缨子糯高粱,富了群众兴了村;老工艺+新智造,“经验酿酒”迈向“数据酿酒”;努力从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酒旅融合竞展魅力……一瓶酒贯通一二三产,产业、就业、企业互融共生,酿出了幸福和美的醇香未来。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县域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要坚持走一业主导、多元发展的路子,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强品牌,推动由卖“原字号”产品向卖制成品转变,把产业链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在县域、留给农民,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
抓主抓重,才能“有的放矢”。正安吉他、都匀毛尖、江口抹茶、贵安算力、大龙新材料、福泉磷肥……纵观各地特色主导产业,或抢抓风口机遇,或深度挖掘优势资源,或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此间,有“老家底”的新面貌,也有“新家底”的新成长,关键在于在全局中找准自己的“位”。
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人强我新,动态比较优势和竞争胜势不会自然形成。随着技术进步、市场变化和发展阶段的演进,过去的优势可能减弱,新的机遇窗口不断开启。错位发展或抓主抓重,都要以发展眼光立足当前“有什么”,前瞻谋划“能发展什么”。
每一个县域,都是一条赛道。破解“有特色无规模”“占主导无优势”的发展悖论,期待各地不断挖掘迭代本地优势,凝聚力量、资源、要素,以“三业统筹”创新写好培育特色主导产业的大文章。我们坚信,县域经济“旺”,乡村全面振兴、经济高质量发展定当更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