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施工围挡不能“围所欲围” 2025年05月21日

李杰

近日,有媒体报道揭开了正安县凤仪至安场城市主干道(务本路)这条曾经的“快速路”变拥堵的原因:道路两侧的围挡长期存在。增设围挡确保施工安全初衷是好的,绝大多数市民也支持“短痛换长安”;但如果不能从实际出发,却易陷入“好心办坏事”的境地。

施工围挡从来不该是“城市牛皮癣”。破损道路维修、地下管网检修也好,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施工也罢,都需要搭建围挡以隔离外部环境、保障施工安全。但增设围挡要警惕围大建小、围而缓建、围挡延期、围而不建等“围所欲围”的现象。“围所欲围”现象背后是“一围了之”的应付心理,是群众观念淡薄、缺乏换位思考的不实作风。

破解这样的“慢性拥堵”,考验着城市的治理能力和精细管理水平。其一,破除“重建设轻管理”的惯性围挡,施工周期与交通疏解不应割裂,而当借助智慧交通系统实时调整导行方案;其二,拆除阻隔部门协同的“行政围挡”,城建、交管、市政需加强协调联动,杜绝“围而不建”的治理惰性;其三,更要穿透“数据孤岛”的信息围挡,通过城市数字孪生技术预演施工影响,用动态路权分配平衡各方需求。

实践中,安徽合肥部分路段改造时推行的“微创手术”模式值得借鉴——为避免对交通的拥堵,施工严格控制封闭作业时间,做到当天开挖当天补好,在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道路交通和市容环境的影响。

道路不仅是车辆的通道,更应是城市与市民的情感通道,城市治理的温度,就藏在施工围挡能否从“一堵了之”转向“共建共管”的细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