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翎羽供不应求。

标准羽毛球(左一左二)应配备16根羽毛,现在有的羽毛球(最右)仅有10根羽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阳萌 廖文祥 摄影报道
近期,羽毛球价格持续走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众多羽毛球爱好者直呼“打不起球了”。在某羽毛球论坛,“如何省钱打球”的帖子点击量破万。而团购拼单、购买二手球,也成为相当多球友省钱打球的方法。
羽毛球价格缘何一涨再涨?记者展开调查。
走进位于黔东南州锦屏县全国最大羽毛球生产基地之一的贵州亚狮龙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工人们在流水线上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制作羽毛球的翎羽必须取自鹅鸭翅膀的第三至第五根羽毛,要求毛杆挺直、毛片完整,一只鹅一般最多只有14根羽毛符合标准。”公司生产部经理胡兵介绍,当前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并非订单不足,而是原材料供应紧张。
胡兵表示,制作羽毛球最关键的原材料——翎羽的价格已从之前每根0.3元至0.4元飙升至现在的每根0.7元,涨幅近100%。一只标准羽毛球需要16根优质翎羽,仅此一项成本就增加了近5元。与此同时,今年市场对羽毛球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公司订单量同比增长30%,产品供不应求。在成本攀升与需求旺盛的双重影响下,羽毛球价格上涨是必然的。
为探寻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根源,记者走访了锦屏县当地的养鹅厂。不少养鹅企业负责人表示,近期市场对鹅肉需求明显下降,他们缩小了养殖规模,出栏鹅减少,能够供给羽毛球制作的羽毛自然也就少了。
中国畜牧业协会监测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商品肉鸭出栏量从2019年的48.78亿只降至2024年的42.2亿只,商品鹅出栏量也从6.34亿只下滑至5.69亿只。禽类出栏量的减少直接导致羽毛产量下降,最终传导至羽毛球成品价格上涨。
羽毛球价格持续上涨,对经销商和消费者产生了哪些影响?记者在贵阳市展开了进一步调查。
在贵阳市南明区五寰体育用品批发市场,华英体育用品专卖店负责人李女士告诉记者,近期品牌羽毛球价格普遍上涨了80%以上,部分品牌价格甚至翻倍。一些低端品牌为控制成本,开始偷工减料。“按照标准,一只羽毛球应配备16根羽毛,但现在有些球只有10根,飞行稳定性大打折扣。”
“羽毛球进货价格也是一天一个样。上周我刚签的一个订单,3天后提货时被告知要补差价。”李女士说,虽然协商了几次,但她最终不得不自行承担这部分成本。
李女士说,近期市场上高端比赛用球供不应求,低端训练用球质量则良莠不齐。同时,青少年用球需求量激增,其店内该类产品销量同比增长了30%。
走访中,商家们普遍表示,春季是球类运动器材销售旺季,相较于足球、篮球等身体对抗较多的运动,羽毛球运动受伤风险较低,且男女老少皆宜,因此许多中小学生家长选择让孩子打羽毛球,这也进一步刺激了市场需求。
调查中,记者还发现,部分商家标榜价格不变,但将传统的一筒12个羽毛球减少为一筒10个,变相提高了售价。
随着价格不断攀升,市场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体育用品经营者张先生向记者透露,网络购物平台上二手羽毛球正大量出现。
记者在某知名二手交易平台搜索发现,标注“9成新”“专业修复”的二手羽毛球单价为3元至5元不等,吸引了众多消费者。一家主营二手羽毛球的店铺客服介绍:“我们回收的羽毛球都会经过消毒、修复等工序,确保质量。目前日订单几十单,销量比新球涨价前翻了一番。”
调查中,相当部分羽毛球运动爱好者直言切实感受到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曾经随手就买的羽毛球,如今还得再三斟酌比较。
贵阳市云岩区某羽毛球馆内,正在打球的张先生说,“我们一场‘男双’下来,要打坏三四个球。现在一个好点的羽毛球差不多要10元,这个球真是有点打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