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晗
近日,演员李现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打鸟作业”,被生态环境部点赞,并以一己之力带火了“打鸟”相关的多个话题。全国各地文旅部门纷纷“喊话”,安利起自家“打鸟”好去处。一场由明星效应带火的生态行动,成为这个春天破圈的现象级讨论。
所谓“打鸟”,并非字面上的伤害鸟类,而是摄影爱好者约定俗成的用语,主要指使用长焦镜头远距离拍摄鸟类,拍摄时需精准对焦和耐心等待。相较传统环保宣传方式,李现“打鸟”这种沉浸式、场景化传播,也更容易激发游客的情感共鸣与实践效仿。
在贵州,铜仁梵净山、威宁草海、石阡鸳鸯湖;在云南,从高黎贡山、热带雨林到湖泊湿地……一幅幅持续上新“观鸟地图”,一次次羽蝶振翅、莺歌燕舞的定格,是生态文明建设实干实绩最生动的例证,也为生态流量与美丽经济共振提供宝贵窗口机遇。
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以更大力度推进先行试验,徜徉黔贵山间水畔,我们欣然看到,贵州多地在“生态+观鸟+旅游+研学”上迈开了新步伐,更期待丰富生态旅游内涵、提升生态旅游体验,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标配,鸟鸣枝头、鱼翔浅底也是重要标识。拿出保护自然生态的硬约束、提升服务质量的软实力、多部门联动的组合拳、创新旅游产品的行动力,美丽经济定当生机勃发,从绿水青山间捧出的“金饭碗”必然更加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