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丹 余光燕 蒋鸿琪
慈眉善目的脸上镌刻着道道岁月痕迹,稀疏花白的胡须仿佛藏着许多的故事,炯炯有神的目光里透着从容和淡定……
在黔东南州的民族村寨,提及“寨老”,德高望重、睿智通透的年长男性形象便跃然于眼前。而今,随着时代发展变化,这一固有形象正在被打破。
在黎平县肇兴侗寨,1987年出生的侗族姑娘嬴勇秀正在刷新人们对“寨老”形象的认知。
清明小长假期间,嬴勇秀开办的民宿早早客满。接待前厅里,陶罐中新换的山花散发着缕缕幽香。
“没想到大家会这么信任我,推举我当‘寨老’。”尽管已担任肇兴侗寨仁团鼓楼“寨老”一年有余,嬴勇秀仍觉得有点意外。
青山环抱的肇兴侗寨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这里居住着1273户5200余人,其中侗族人口占比高达98.5%。
这座始建于北宋年间的千年侗寨,分为5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即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每个团各有一个鼓楼。千百年来,“仁义礼智信”5座鼓楼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变迁。它们不仅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更是寨里集会议事、接待重要客人、订立款约、处理问题、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村里有重大事项需要讨论决定的,都会到鼓楼下共商共议。”黎平县肇兴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陆卫敏表示。
千百年来,鼓楼下火塘边的长凳上,村干部、寨老与村民们围坐一起,商议修订村规民约、管护山林、调解纠纷的场景比比皆是。
在鼓楼边长大的嬴勇秀,大学毕业后在贵阳做旅游地接工作。一拨又一拨来自天南地北的客人,在她的带领下领略黔山秀水的风土人情。
“接待了那么多客人到我们贵州游玩,也想带着我的家乡人走出去看看。”2013年,怀揣着带父老乡亲们走出去看一看的梦想,嬴勇秀回村开了当地第一家旅行社。
在海南看海,到北京爬长城……嬴勇秀带领着家乡人走出大山,拥抱山外的大千世界。
此前,这座藏在大山深处的侗寨村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耕读生活,时光在这里悠悠晃晃地慢慢走着,也有零零散散的游客踏足于此,沉醉于原生态之美。
2014年1月,以肇兴侗寨为核心的肇兴景区正式对外开放运营,深山明珠由此广为人知。
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正式通车运行,疾驰的高铁为侗寨的旅游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伴随着肇兴侗寨旅游业兴起,嬴勇秀开办的旅行社开始接待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的游客,并为他们设计旅游路线。2018年,她又把自家房子改建成了民宿,生意红红火火。
“我们与寨子里30多家民宿、酒店,10多家餐厅以及2家非遗体验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嬴勇秀说,大家一起富,才是真的富。
嬴勇秀大力推介肇兴旅游,带动大家一起致富的努力,被村民们看在眼里,去年2月29日,在嬴勇秀缺席的情况下,仁团片区的村民推举她为仁团鼓楼第一位“女寨老”,也称“管班”。
“最开始是不敢接这个担子的。”在嬴勇秀的认知里,尽管近几年肇兴侗寨其他鼓楼“寨老”人选已逐渐有女性角色加入,但在仁团鼓楼,还未有先例。自己能否在完成繁忙工作的同时,承担起这份责任和信任,她心里有些打鼓。
岂料,选举当晚,村民们携带着礼炮,喜气洋洋地把这份荣耀与信任送到了家门口,让嬴勇秀下定决心,“我不会辜负大家的信任。”
上任伊始,正逢黎平县举行2024“村歌嘹亮·想唱就唱”村歌大赛。村歌赛事的时间正是旅游旺季,顾不上自己的旅行社和民宿,嬴勇秀带领仁团村歌队全力以赴。
一路克服种种困难,从初赛走到决赛,最终在总决赛中获得金奖。“这是我们仁团村歌队第一次获奖,大家都特别兴奋。”回忆起那段经历,嬴勇秀依旧难掩兴奋。
作为肇兴侗寨仁团鼓楼4位“寨老”中唯一的女性,嬴勇秀表示将尽自己所能,带领更多村民吃上旅游饭,为村寨发展贡献力量。
从德高望重的年长男性到朝气蓬勃的年轻女性,肇兴侗寨“寨老”的多元形象,折射时代发展变迁。
无论是从过去沿袭至今的“寨老”称谓,还是被赋予了新时代意义的“管班”之称,他们都是村民们推崇的可敬、可信之人,或以岁月沉淀的智慧与个人威望调解矛盾纠纷,参与基层治理,或以年轻视角与奋进之姿成为“领头人”,构成乡村治理与发展中的一股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