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I教室落地困牛山红军学校 2025年04月01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勇

“这间多功能智能教室将打开山区师生的新视窗。”3月25日,铜仁市石阡县困牛山红军学校师生迎来一个特殊时刻,由新华社驻石阡帮扶工作队、石阡县教育局、广州希沃公司三方携手共建的首个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示范教室交付投用。

改善乡村教学条件,推动数字化学校建设。自2022年起,希沃公益行就与新华社驻石阡帮扶工作队深化合作,连续3年走进石阡,通过共建“千里课堂”、开展“数字阅读公益季”等公益活动,持续探索技术赋能教育均衡发展的创新路径。

一个多月前,希沃向学校捐赠了一套AI算力模块、课堂智能反馈系统软件,并提供对应的教师AI课程培训体系,旨在为学校引入新型AI硬件与软件,打造人工智能教室试点,让先进技术走进山区学校,助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如何让县域学校低成本应用新技术?如何让AI教育走进乡村课堂?这是希沃一直思考的两个问题。”希沃贵州区域负责人钱俊桦介绍,他们研发分体式算力模块,通过在交互智能平板等设备上接入算力模块,使传统教室快速升级AI功能。

“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呢?”在功能使用培训课上,希沃教学顾问冷媛媛现场演示智能备课,在软件一键备课功能上输入“长征”,系统便自动生成课堂大纲,继续输入关键词和需求,历史知识以具象形态跃然屏上,教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声。

“我们可以向智能体自由提问,从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到伟大意义,都能给出专业而形象的回答。”冷媛媛介绍,这一问一答间的交流互动,不仅可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更能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AI设备的应用场景不止于此。接入教室的“算力盒子”可无感采集教学数据,自动生成多维分析报告,能帮助教师回顾授课过程,更高效地复盘自身教学情况。

以一堂具体课程为例,系统通过摄像头与麦克风捕捉学生抬头率、教学讲解用时,以及教师巡堂轨迹等情况,课后即生成包含教学用时分配、课堂效果评估的定制化报告,并给出分析建议。

“过去,由于精力和时间有限,老师们很难对自己的教学情况客观复盘。”校长杨勇说,AI系统投入使用后,可以直观看到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表现,为每堂课建立一个针对性的档案报告,让老师们将查漏补缺和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听完使用培训课后,红五班教师陈磊深有感触:“软件智能生成的教学规划和贴合情境的教学课件等内容,在提高教师备课效率的基础上,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示范教室揭牌投用当天,希沃公司还向困牛山红军学校捐赠3台学习机,建成一个数字阅读图书角。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希沃公益行已向全国973所学校捐赠数字化教学设备,累计惠及5.7万名教师及66万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