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利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就是要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目标,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完善强农惠农富农制度,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提升粮食单产水平。进一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饭碗端得更稳更牢,在高基数上实现稳产丰产,主要靠单产提升。2024年,全国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粮食亩产比上年提高10.1斤、增长1.3%,粮食单产提升对增产的贡献超过八成。在继续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巩固大豆扩种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实施规模,加大高产高效模式集成推广力度,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促进大面积增产。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种子,瞄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深入实施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农机装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支撑,必须加快国产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等的研发应用,推进老旧农机报废更新。
加强耕地保护与建设。严格耕地总量管控和“以补定占”,将各类耕地占用纳入占补平衡统一管理,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监测体系,解决耕地“非粮化”问题;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工程质量全流程监管,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土地产出能力。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提升监测帮扶效能。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关键是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健全监测帮扶机制,确保及时发现、帮扶到位,防止因突发疾病、自然灾害意外风险累积成患;加强工作统筹、信息共享,提高监测效率和效果;按照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的原则,强化产业精准扶持;扎实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确保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和收入保持稳定。
建立分层分类帮扶制度。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任务。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总体评估,研究制定过渡期后帮扶政策体系;统筹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及防止返贫致贫对象的识别认定;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强化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开发式帮扶,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支持欠发达地区振兴发展,建立分层分类帮扶制度,通过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等机制给予差异化支持。
加强帮扶项目资产长效管理。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清查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建立统一的资产登记管理台账。制定帮扶项目资产管理办法,健全资产形成、确权移交、管护运营、收益分配等全程监管制度,推动经营性资产保值增效、公益性资产持续发挥作用。完善资产分类处置制度,支持各地盘活低效闲置资产。
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
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立足贵州山地特色,积极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乡村产业新形态。加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培育壮大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例如,贵州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了一批特色旅游景点和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强化农业品牌建设。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业品牌。加强品牌宣传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引导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树立品牌意识,加强质量管理,提升产品品质。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绿色生产、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通过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培育一批规模适度、经营规范、效益良好的家庭农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作者为贵州慈善联合会文化教育发展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