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努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高校附属医院作为医疗救治、教书育人、科研创新和服务人民健康的主要窗口,创新人才机制,已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和重要抓手。
实施人才“机制创新工程”松绑赋权。精准定位人才需求。坚持党管人才,结合医院当前发展需要和未来发展定位,摸清人力资源底数,制定人力资源中长期规划,不断优化人才结构,确保医院人才梯队的建设更加科学、来源渠道更加广泛。优化人才工作机制。把人才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班子成员“一对一”联系专家人才,统筹做好学科发展规划,制定“人才清单”,签订人才工作责任书,确保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全面创新人才制度。整合有利资源,重点抓好人才发展总体规划、重要人才政策制定、重大人才工程实施、重点人才工作督办,为人才引培、职称评聘、经费保障等系列人才制度松绑赋权。
实施人才“引培强基工程”夯实队伍。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将人才引进目标纳入年度党建重点工作任务,多批次、多途径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通过名校优生计划、博士后工作站等多措并举汇聚四海英才而用之。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抓好支部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以学科建设和人才梯队培养为抓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促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服务人才实际需求。评价人才更加全面。把人才引培的数量和质量与党建目标考核挂钩,从专业技术水平、医疗服务质量、科研教学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多个维度对人才进行综合评价。强化考核结果在干部选用、职称评审、选优树先、绩效奖励等方面运用。
实施人才“能力提升工程”激励赋智。探索能上能下用人机制。坚持“人才强院”,开展临床医技科室主任任期选聘,选拔优秀人才担任科室主任、副主任。分类实施人才成长全链条培养体系。支持临床学科业务骨干到全球排名前列的医科院校、国内顶级专科研修,接触前沿的医学理念和技术,拓宽研究视野;柔性引进院外顶尖人才对青年人才“组团式”帮扶,力争在各级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上实现零的突破;鼓励医技、管理人员提升学历,给予薪酬奖励和职务职称晋升等。大力实施“银龄计划”。出台较为灵活的退休专家聘任办法,发挥退休专家余热,通过参与疑难病例的讨论、指导复杂手术等,促进医疗知识与技能的传承,帮助年轻医护更快成长。
实施人才“品牌提升工程”示范引领。培植人才集聚发展沃土。营造环境吸引人才,召开人才工作会,解读各级人才工作会精神,宣讲人才战略和工作思路。打造医院的人才特色品牌。打造“终身教授”“名师名医”“临床技能之星”“学科领军人才”等人才品牌,并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科研保障上给予倾斜;开展形式多样的品牌活动,鼓励优秀骨干人才分享临床经验,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强化对外宣传推广。利用新媒体平台,聚焦医疗资讯前沿和群众关切,定期推送优质内容,提升人才品牌的知名度。开展义诊、健康讲座等公益活动,树立良好形象,扩大医院影响力。
实施人才“文化润心工程”凝聚力量。建立人才全周期服务机制。围绕人才链构建服务链,推进“一站式”服务平台,聚焦人才子女入学、停车困难、住房过渡等“关键小事”,为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注重医院文化建设。倡导以患者为中心、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文化价值观,深入挖掘医院历史文化资源,通过院史馆、“老专家口述历史”“一科一品”等文化品牌展现医院价值追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选树先进典型。每年“医师节”“护士节”等重要节日选树先进人物,鼓励每位员工立足岗位创造价值,坚定个人职业信念,规范职工行为操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医院人的共同遵循和精神家园。
(作者单位:贵州医科大学生物与工程学院〔健康医药现代产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