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影城台阶变成侗寨鼓楼的热闹延伸,有人攥紧了票根,有人不自觉地前倾身体,有人举起手机记录难忘瞬间,金属幕布上哪吒与敖闰的激战画面尚未开启,耳畔的天籁先一步直抵心灵。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侗族大歌是侗族儿女智慧的结晶,更是贵州的文化瑰宝和当家招牌。打破对非遗古老遥远的刻板印象,侗族大歌飘出风雨鼓楼,在新场景中火热出圈。
“顶流”文旅资源不在别处,在对文化基因的创造性转化中。世界自然遗产数量全国第一、红军长征文化遗址和高等级长征文物数量全国第一……盘盘家底,以侗族大歌为代表的“顶流”文旅资源,是贵州接住流量的底气。
从“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荔波小七孔到“中华第一瀑”黄果树大瀑布、直插云霄的梵净山……多彩贵州绝美风景,处处可见;回望历史,卫所军屯在此驻扎、阳明心学在此诞生、伟大转折在此发生……多彩贵州绰约风情,俯仰皆是。
二
接住“泼天”的流量,贵州先行的创新胆识有开拓力。
嘹亮军号划破长空,瀑布从舞台顶端飞流直下,轰鸣声裹挟着水雾扑面而来。刹那间,烟雾中红军渡江战船腾空而起,战士们逆流勇进的身影与飞瀑激流碰撞出视觉交响……
这是中国大型长征文化沉浸式演艺《伟大转折》的精彩一幕。
该剧目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1+3+8”标志性项目之一,综合运用巨幕油画、战场硝烟、山水共舞、环绕音效,艺术再现“伟大转折”。自2024年1月15日试演以来,已演出800余场,观众突破28万人次,单日演出场次最高达7场。
数智化融合,科技加持更好看。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运用AI虚拟交互、全息影像、8K巨型LED球幕等技术,游客可行进“穿越”至遵义会议等历史现场,或“飞越”黄果树瀑布等贵州山水。运营一年,单日最高演出82场,成为红色文旅与数字技术融合的标杆。
场景化再造,主客共享超好逛。新印1950街区,将废弃印刷厂改造为文创街区,保留活字印刷装置与工业遗存,引入24小时书店、非遗手作等业态,开园首日吸引数万人打卡;青云市集通过退街入室升级为“深夜食堂”,汇聚肠旺面、蜡染文创等本土元素,日均客流超3万人次。
三
接住“泼天”的流量,贵州系统的接流战术有亲和力。
从“村超”“村BA”燃爆村口球场,到“路边音乐会”在城墙根下唱响,再到“黄小西吃晚饭”成为旅游热门地优选……当流量一次次涌向贵州,这片土地总能稳稳接住,更将“现象级网红”转化为“持续长红”。数据佐证:2024年,全省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花费、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次分别增长10.4%、13.3%、81.8%。
身处局外,人们不禁发问:“泼天”的流量,贵州为啥接得住、更接得久?
资源整合“一条链”,处处都是主秀场。零门票、零距离,既有普通人登台,也有专业音乐人献唱,贵阳“路边音乐会”开放公共空间、融合多元主体,场内安心欣赏、场外全力保障,《林城谣》《你好,贵阳》等多首歌曲在此首发、首唱、首演。
品牌赋能“一张网”,文化就是生产力。榕江“村超村集”模式将赛事流量导入250个村寨:摆贝村的蜡染T恤、大利侗寨的研学体验、乡村集市的趣味足球赛,让游客从“看一场球”变成“住一宿、买一车、念一生”,2024年榕江农产品销售同比增长13.18%。
创新打法“一股劲”,要爆款更要长红。流量运营没有“吃老本”、更没有“炒冷饭”,而是“边跑边造新赛道”。2025年,“村超”新赛季扩容至108支球队,并牵手韩国仁川体育会推动赛事国际化;借力体旅融合,“村钓”“村马”等新的爆款IP持续上新。
下一个“泼天”的流量会落在哪里?贵州给出的答案是:哪里都有准备,哪里都能接住。正如“村超”发源地榕江的心语:“我们要让‘村超’成为世界看见贵州的窗口,但窗口外的整片风景,早已准备就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