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阿里措勤县打加错湖边奔跑的藏野驴。
西藏日报记者 文凤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持战略定力,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
3月,春天的风又吹回了雪域高原。日复一日,这里冰雪消融,这里山野泛绿,这里幸福洋溢。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有效路径,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最鲜明的区域品牌。
碳汇经济在西藏悄然发展。山南市乃东区泽当镇防护林的人工林碳汇监测点成西藏首个人工林碳汇监测示范基地。据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的科研团队介绍:“这里采用的是国际先进的涡度相关技术,以每秒10次的频率对方圆两公里的人工林进行测定,捕捉三维风速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并实时记录人工林碳汇状态,同时监测地下剖面二氧化碳浓度,解析不同层次土壤向大气传输二氧化碳的过程。”未来,科研团队将继续围绕碳汇测定和提升开展工作,持续服务于西藏生态系统碳汇精准量化和优化。
据统计,2024年“藏电外送”电量17.91亿千瓦时,将西藏清洁能源外送到华北、华中、华东等5个地区14省市,创造经济效益约4.9亿元,助推中东部等地区节能降耗。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厅长汪晓冬说:“那曲市正在加快推进光伏储能新能源项目建设,目前装机规模达到了500兆瓦,努力推动发展与降碳减污共赢。”
当地的光伏储能新能源项目还采取“牧光互补”方式,动员牧民在放牧间隙参与设备维护,形成了“绿电生产+生态畜牧”的双赢格局。
在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探索实践中,西藏有收获显成效,未来还将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