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综合报道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统筹国内国际,抓好城乡融合、区域联动,优化生产力布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贵州代表委员和全省经济、科技界人士及基层党员干部中引起热烈反响。
大家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精髓要义,勇挑重担、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努力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
抢抓创新与融合
“不光是经济大省要挑大梁,黔南州作为西部省份贵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等发展机遇,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奋力打造全国一流磷化工及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基地,为全省全国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全国人大代表、黔南州委书记洪湖鹏谈到。
黔南州素有“亚洲磷都”的美誉。近年来,当地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富矿精开”战略,积极布局以磷资源为基础的现代化工和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推动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洪湖鹏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黔南州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做到民企国企一视同仁,坚持“最优服务”,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力争到2027年磷系现代化工和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
“唯有将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将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为国家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贵州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祁小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本质。
“科技创新不仅要追求原始突破,更应与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从实验室研究到工程化应用的高效转化。”祁小四认为,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我们需强化自主创新,夯实基础研究,同时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协同攻关,确保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占据优势。未来,他将带领团队推动材料科学、物理、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努力实现技术突破。
马蜂窝旅游集团创始人、CEO陈罡表示,新时代肩负新使命,作为专注于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马蜂窝,深感责任重大。全面激活新质生产力引擎,深度参与贵州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马蜂窝希望通过构建“科技+文旅”创新生态,为世界呈现公园省的独特魅力。
“我们将继续以AI技术驱动智慧旅游升级,帮助贵州打造‘数智旅游大脑’,让‘AI游贵州’从行前灵感激发到行中体验优化全程护航。”陈罡说,将继续深挖贵州旅游资源和玩法,以“小车小团”链接更丰富的旅游场景,以创新营销手段变流量为留量,激活游客消费潜力,带动人均消费增长等,马蜂窝愿与贵州各界伙伴携手,助力AI与文旅的深度融合。
加快构建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贵州省知识产权局)局长吴东来说,这充分体现了构建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经济秩序的深刻洞察和战略思考,与总书记关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有机整体,为我们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指明了奋进方向。
他表示,接下来,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将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实现公平竞争审查省市县三级全覆盖,扎实做好招商引资项目、重大政策措施的公平竞争审查。持续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清理,加强问题通报、督促整改和行政约谈。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开展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提质专项行动,着力营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
过去一年,贵州坚持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围绕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抢占智算、行业大模型培育、数据训练三个制高点,数字生产力蓬勃发展,算力底座不断夯实,数据活力加速迸发,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建设稳步推进,有力支撑了贵州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力。”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副局长江阳说,贵州作为全国国产化智算资源最丰富、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同样要“勇挑大梁”,将算力与数据联合起来,充分开放挖掘应用场景,并利用人工智能进一步激发各行业的生产能力,为行业赋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大省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应有更大的担当。”作为一名“从粤到黔”的国企职业经理人,黔东南州金锐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浩宏表示,贵州同样需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主动服务和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加强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的对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陈浩宏谈到,从江是贵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政策空间广阔,区位优势明显,生态资源丰富。如今,佛山市对口协作从江的重点项目,佛山—黔东南东西部协作产业园的建设如火如荼,该园区对标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产业园区,在当地推广复制大湾区对外开放、营商环境、技术人才、金融创新经验做法和改革成果,对“打造桥头堡、融入大湾区”有着积极示范效应,也是贵州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开启产业合作的新路子,将为两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形成更大推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胜林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这为传统企业推动产业改造升级指明了方向。
“作为一名传统公路施工企业的科技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张胜林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做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的践行者,全面拓展创新策源,探索企业主动式科技创新体系的实施路径;积极加强与行业内科研院所、高校团队的对接,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同时,不断革新企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企业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既做好“问题导向”的科技创新,也着力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向“需求驱动”发展,努力通过科技创新,持续引领企业攀高向新,更好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应责无旁贷抓好落实。”全国政协委员,六盘水市钟山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杨松表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需要进一步解决城乡融合发展要素流动不均衡、城乡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等问题。
关于如何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杨松认为,一方面,要持续加强水电路讯、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方面的投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短板;另一方面,注重以城带乡,城乡一体规划,增强城乡产业功能互补,让农民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实现产业强村富农,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
农业科技创新是驱动农业进步的根本动力。近年来,贵阳市修文县被列为首批“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锚定科技创新航向,谋划产业跃升新路径。
修文县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邹晓娅谈到,通过整合科技资源,推动以修文猕猴桃为代表的产业逐步实现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聚焦县域农业产业科技短板,实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技术应用,着力解决制约农业发展“卡脖子”技术难题;建立专家蹲点服务长效机制,实施农技人员揭榜挂帅行动,打造了一批示范基地;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探索推广数字化农业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力维 管云 金妮 聂建云 刘蓝婴 鲁毅 曹雯 冯倩 梁圣 张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