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水供电局工作人员驱车前往赤水丹霞旅游区、竹海景区开展用电服务。 李兰 摄

赤水供电局工作人员开展带电搭接引流,通过“零停电”方式保障客户生产生活用电安全可靠。 李剑 摄

在赤水市旺隆镇旺斛种养殖农民合作社,赤水供电局工作人员开展上门用电走访服务。 李剑 摄
李兰 李剑 卢婷婷
在黔北的崇山峻岭间,遵义市赤水市宛如一颗被大自然偏爱的绿色明珠,坐拥132.8万亩广袤竹林,享有“竹子之乡”的美誉。赤水市紧紧抓住“以竹代塑”这一绿色产业发展的黄金机遇,奏响了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乐章。
为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南方电网贵州遵义赤水供电局不断夯实电网网架结构,进一步优化用电营商环境,为客户提供精准、高效的供电服务,助力民营企业在市场的浪潮中破浪前行。赤水供电局持续提升“三零三省”服务,累计为全市36家小微企业节约办电成本650余万元,用实际行动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夯实电网基础 点亮发展新征程
赤水市将竹产业定位当地主导产业,贯穿赤水市三大产业发展,赤水竹开出了绚烂的“产业花”。而在这背后,电力如同强劲的脉搏,为赤水市的腾飞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田间地头、高山峻岭间,一场场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如火如荼地开展着。遵义赤水供电局工作人员顶着烈日、冒着风雨,穿梭在田野山间,转运电网设备、新立电杆、铺设线路、安装电力金具。他们的辛勤付出,让赤水市电网网架结构不断夯实,电力供应更加稳定可靠。
“十四五”期间,赤水供电局在配网建设上投入超3亿元进行电网升级改造。总容量40万千伏安的110千伏杨家坝变电站拔地而起,犹如强大的电力心脏,为城市的运转输送着澎湃动力。同时,新建35千伏宝源变电站、长期变电站、烟场变电站,总容量达到17.8万千伏安,进一步优化了电力布局。新建10千伏中压线路35回,总长142.62千米,均采用架空绝缘线,大大提升了供电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新建的53台柱上开关和53个自动化开关,宛如分布在城市脉络中的精密阀门,精准调控着电力的流向。这些坚实的电网基础建设,让电力保障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为赤水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筑牢了根基。
如今,赤水经济开发区建设有10千伏沙天线、10千伏赤工Ⅰ、Ⅱ回线,10千伏沙工Ⅰ、Ⅱ回线,10千伏沙七线等主供电源线路实现互供互倒,为经济开发区的百亿级产业园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此同时,赤水市电网网架结构不断改善,老百姓不仅实现了“用上电”,更做到了“用好电”。依托红色旅游发展的民宿、农家乐以及竹加工产业,在稳定电力的支持下蓬勃发展,当地群众收入稳步增加,生活越过越红火。
优质电力服务 助力竹产业升级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赤水竹编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昌芹,自幼便与竹结缘。她凭借着对竹编产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毅然成立了牵手竹艺公司,立志将赤水竹编这一古老技艺推向更广阔的天地。
2023年,牵手竹艺公司拓展生产规模迎来搬迁。遵义赤水供电局迅速响应,主动作为,第一时间开展上门用电服务,仔细查看原有的用电设施,提出一系列合理用电建议,从设备的节能运行到线路的优化布局,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周全。同时还为公司开通绿色办电通道,一路“绿灯”快速办理低压增容业务。为快速解决用电问题,工作人员顶着烈日穿梭在施工现场改造线路设备,将原有的低压电升级为动力电。
“在供电局优质可靠的供电服务助力下,公司顺利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产能不断攀升,非遗竹编如同插上了翅膀,飞向全国各地的市场,成为赤水竹农增收致富的新名片。”杨昌芹说。
在贵州唯美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的轰鸣声交织成一曲奋进的乐章。唯美源公司以贵州泰盛集团生产的竹浆纸为原料,通过深加工,将其“变身”为抽纸、卷纸、面巾纸等各类生活用纸制品,畅销全国各地。
“我们去年拓展生产区域,进军高端产品市场,在电力部门的帮助下,新厂区快速办理了高压新装,新增一台800千伏安变压器和一台250千伏安变压器,电力足了,我们生产的信心也更足了。”贵州唯美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周书生说。
聚焦“以竹代塑” 电力赋能民企发展
随着国家和地方对环保产业的大力扶持,“以竹代塑”被列为重点鼓励发展领域,为赤水竹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贵州兴常美竹业发展有限公司借助国家政策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加大“以竹代塑”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投入,不断提高竹产业附加值。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整体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
作为一家专注“以竹代塑”的企业,兴常美竹业公司主要生产销售竹筷子、竹刀叉、竹餐盒、竹牙刷、竹炭等产品,每月可消耗约5000吨竹原料,有力推动了赤水竹资源的高效转化利用。公司建厂之初,安装了4台400千伏安变压器,随着产能日益增加,2024年5月,该公司向赤水供电局申请高压增容项目,新增1台800千伏安变压器和3台400千伏安变压器。赤水供电局工作人员收到申请后,立即为其办理。
“我局不断优化供电服务质量,对企业客户申请用电进一步简化办电流程,大大缩短办电时间。兴常美竹业公司提出高压增容用电申请,从提交材料到通电仅用9天,比规定时间缩减了47%。”赤水供电局营销服务班经理王岭介绍。
兴常美竹业公司负责人余谋全表示:“我们厂区用电设备多,年用电量636万千瓦时,生产加工对电力稳定性要求极高。有了供电部门的贴心服务和可靠的供电保障,让我们能够开足马力生产,毫无后顾之忧。”
如今,赤水市围绕“竹制品、以竹代塑、竹新材料”等核心发展方向,已成功开办竹加工民营企业300余家,获得国家专利30余项,注册商标178个,贵州省驰名商标16个,竹产业综合产值达90亿元,不断书写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