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工中的花江峡谷大桥。 (关岭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
苑庆磊
建设工地上焊花飞溅,光伏电站里支架林立,田间地头处农机轰鸣……
春风浩荡,战鼓催征。从超级工程攻坚到绿色产业崛起,从现代农业提质到工业引擎提速,安顺市关岭自治县正以“起步即冲刺”的拼劲,在全行业赛道上竞逐第一季度“开门红”,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铁龙横跨
基建打通经济大动脉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更是山区突围的“生命线”。
作为贵州省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花江峡谷大桥以其主跨1420米、桥高625米的“双料世界第一”,成为关岭乃至安顺联通外界的重要支点。
这座“云端之桥”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黔中经济走廊交通格局,为区域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按下“加速键”。
走进花江峡谷大桥施工现场,只见大型缆索吊运的桥面板在空中平稳移动,精准抵达指定位置。一旁智慧缆索吊装系统的电子屏上,索力、位移等数据实时跳动,30余套高清摄像头将毫米级精度的桥面板吊装过程尽收眼底。
“每片桥面板重43.8吨,误差必须控制在5毫米内。”贵州交投集团所属桥梁集团六安八标一工区技术员赵雪松紧盯现场,对桥面板的吊运轨迹与安装位置进行实时追踪,丝毫不敢懈怠。
“我们的桥面板吊装采用的是智能缆吊系统,精度达到毫米级,能够一键启动,让施工更安全、高效。预计全桥的桥面板吊装在3月中旬全部完成。”赵雪松说。
这座“钢铁巨龙”背后,是近百名建设者春节无休鏖战的成果,他们以“一天也不耽误”的信念,在悬崖绝壁间书写“中国基建”新传奇。预计今年7月通车后,天堑变通途的关岭,将迎来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澎湃涌动。
产业向新
科技激活发展新引擎
工业是强县之基,绿色是关岭底色。立足生态资源禀赋,关岭正以清洁能源和特色制造为突破口,推动工业经济从“传统粗放”向“低碳高效”跃升,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在关岭自治县岗乌镇大寨农业光伏电站三期项目现场,数百名工人穿梭于4000亩山坡,为群山披上“甲胄”,打孔、浇筑、安装支架的作业声此起彼伏。
“此项目是关岭自治县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三期项目之一,装机规模20万千瓦,建成后年发电量约2.06亿千瓦时,可减排二氧化碳17万吨。项目预计3月安装光伏板,8月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项目经理任志鹏介绍。
与此同时,贵水之灵高锶矿泉水项目厂房内,工人们正为6月投产作最后冲刺。“一期年产3亿瓶矿泉水,二期还将打造康养旅居综合体,让‘贵水出山’带动全域旅游。”该公司总经理李国兵说。
在关岭产业园区,培源禽类公司的冷冻生产线高速运转,节后首笔40万元订单的“关岭清水老母鸡”已发往四川,全产业链模式让“一只鸡”撬动千万产值……
从“阳光变现”到“水流成金”,关岭正以绿色发展思路引领工业多元布局,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谱写工业强县的激昂乐章。
春耕加速
科技夯实农业压舱石
农业是国之根基,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头戏。依托科技赋能与产业升级,关岭自治县正推动传统农业向标准化、品牌化迈进,让田间地头成为共同富裕的希望田野。
在关岭自治县断桥镇蔬菜育苗中心,自动化喷淋系统下,400万株辣椒、茄子苗青翠欲滴。“出苗率98%,农户抢着订苗!”该中心负责人刘兵兵指着移动苗床介绍。
“去年买了7万株苗盈利50万元,今年再增加3万株!”种植大户龙朝周连续多年在此购苗,今年同样充满期待。30公里外的沙营镇红岔村,农技专家正指导农户播种马铃薯新品种“兴佳二号”。“亩产预计增20%,商品性更优。”安顺市农科院薯类所所长吴家丽手持种薯,将“良种良法”的科技密码播撒田间。
在上关镇乐安村的千亩枇杷林中,果农们抢抓农时,为“开春第一果”套袋疏果,橘红色果袋如繁星缀满枝头。“今年收成好,就能带动更多村民增收。”在该村党支部书记李诗仙的愿景里,科技与汗水正共同浇灌出乡村振兴的“金色果实”。
奋楫争先开新局,黔中大地起宏图。从“世界第一高桥”的钢铁脊梁,到光伏板下的“阳光银行”;从育苗大棚里的“绿色希望”,到流水线上的“产业脉搏”,关岭正以多业并举的奋进姿态,勾勒出“开门红”的壮美画卷,为全年精彩开局写下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