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全力以“复”开新局 2025年02月13日

南明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内,贵州煜晖电子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灯带车间生产线上忙碌。 通讯员 赵松 摄

位于开阳县的贵州磷化集团开磷股份矿肥公司仓储物流中心。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唯 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谌思宇

春风浩荡,万象更新,筑城大地擂响奋进鼓点。

春节的喜乐氛围还未散去,贵阳市复工复产复市的“集结号”已吹响,生产车间、田间地头、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人声鼎沸,掀起大干快上热潮。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贵阳各相关部门深入企业做好服务保障,大力落实“一企一策”惠企政策,强化项目“谋、投、建、管、用”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助力企业全力跑好新春“第一棒”,朝着新一年的目标全力进发。

奋力拼出“开门红”

2月6日,贵阳海信工业园车辆往来频繁,一辆辆满载零部件的货车不断驶入,一箱箱成品电视从生产线运出,发往全国各地。在生产车间,多条生产线同步运行,工人坚守岗位,现场忙碌而有序。

“2月4日就已经开始第一个班次的运作。2月5日早上8点开班仪式后,一线员工和工程师全部到岗,确保新年满负荷产出,打响新年‘开门红’第一炮。”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一线生产部负责工程师杨盛勇说。

杨盛勇介绍,2024年贵阳海信产值首次超95亿元,2025年公司将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持续扩大产量规模,推动产值突破100亿元,完成贵阳海信里程碑式的跨越。

工业经济势头向好,楼宇经济也拔节生长。

2月10日,云岩区中建大厦迎来一个个节后职场“归巢人”。楼内电梯上下穿梭,将白领们分别送往不同楼层的公司。

“目前,整个中建大厦复工的企业超过一半,即将实现全面复工。”中建大厦运营方相关负责人说,今年还将在招引企业上发力,力争招引50家,入驻率达到95%。

据了解,中建大厦为5A甲级写字楼,自2021年底投入运营以来,已入驻企业160余家,入驻企业涵盖大数据信息技术、文化传媒、电子商务、金融、医疗、教育、旅游等多元产业生态,去年产值超过100亿元。

项目跑出“加速度”

2月8日,位于开阳县双流镇的聚力生开阳一期10万吨氢氧化钾项目建设现场,工人在各自的工作点位上作业,抓紧完成收尾阶段各项工作,力争今年3月底进行试生产。

“该项目属于精细磷酸盐板块,是贵州首条氢氧化钾生产线,将填补贵州在高端精细磷酸盐领域的空白。”贵州聚力生化工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分厂厂长殷雄伟介绍,项目2月4日便已复工,目前公司员工到岗率100%。该公司计划在开阳县打造从原料到终端产品的磷产业链,分三期建设。氢氧化钾是生产精细磷酸盐的原材料,是完善上游产业链布局的重要一环。

工业项目建设热潮涌动,民生项目建设也火力全开。

1月31日,贵阳市花溪体育公园建设项目复工。工地上机器轰鸣、车辆穿梭,工人们干劲十足,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贵阳市花溪体育公园建设项目是贵阳市“十大民生”重点项目之一,旨在打造成为结合湿地、生态与体育的多元化体育竞技场所。这个绿色空间将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运动锻炼、沟通交流的场所,对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提升群众幸福感发挥积极作用。项目计划于今年5月1日竣工投入使用,目前已完成整体进度的30%。

当好企业“护航员”

2月5日,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的联积电子(贵州)有限公司已进入“战斗状态”:智能制造车间一尘不染,一条条全自动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开足马力;包装车间繁忙有序,一箱箱EPD电子纸模组整齐堆叠,整装待发。

“我们新春的首批产品2月6日就发往国外。”联积电子研发副经理杨启发介绍,由于订单较多,公司2月3日便已顺利复工复产,“这一切都离不开园区的大力支持。”

南明区园区建设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张菁介绍,园区正抓紧抓实企业复工复产帮扶,用好用活相关政策,深入企业一线,协助企业解决员工招聘、资金周转等问题,持续推进落实“园区事园区办”,擦亮“贵人服务”品牌,以一流的营商环境助力企业茁壮成长。

各大企业复工复产如火如荼之际,贵阳市各区县政务服务中心也十分繁忙。

2月5日,观山湖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服务窗口前人来人往。当天,大厅共接待办事群众1000余人次,线上受理业务1500余件,累计办理业务量达2500余件,平均办理时长15分钟。

为提高企业、群众的办事效率,大厅提前调配引导员,为群众提供咨询和引导服务,确保业务办理快速、顺畅。此外,大厅还进一步优化了办事流程,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让群众不仅在窗口现场办理业务,还可以通过政务服务网、手机APP等平台进行线上办理,实现“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