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会军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分析。(受访者供图)
通讯员 陈梦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瑶
2024年11月,第三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获奖结果出炉,黔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朱会军荣获应急监测组全国个人三等奖,实现了我省在全国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零”的突破。
2014年,朱会军作为急缺人才被引进到黔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此后11年,他一直耕耘在实验监测领域,是实验室分析和现场监测的行家里手和业务标兵。
对于监测大比武,朱会军并不陌生。早在2019年,他就曾在贵州省第二届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中荣获个人二等奖,还助力团队斩获团体二等奖的佳绩。
2024年,朱会军接到贵州省第四届生态环境系统监测技能竞赛的通知,随即就根据专业所长和比赛经验,准备报名实验分析组,但黔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李菁华认为朱会军具备很强的实操技能,鼓励他拓宽工作思路,在不同的领域锻炼工作能力,建议报名应急监测组。
朱会军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挑战自己,改换赛道。
在应急监测领域,朱会军是真正的“小白”。他从零开始构建知识体系,打牢理论基础。为兼顾繁重的日常监测工作与全新的应急监测赛道挑战,他利用一切时间,刻苦学习,时常挑灯夜读直到深夜。
功夫不负有心人,朱会军荣获省赛应急监测赛道个人二等奖,并入选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的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集训。
朱会军以预备队员的身份参加了集训选拔,面对应急监测赛道仅有的两个全国赛参赛名额,他没有止步。
经过三个月、六轮严格的考核,朱会军最终成功入选贵州省代表队,参加在江苏南通举行的第三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
令朱会军始料未及的是,进入全国赛的备训后,困难才刚刚开始。
应急监测组共设置了理论知识、无人机应急现场调查、应急监测方案编制、现场定性和定量分析四轮比赛。而此时,贵州省代表队不得不直面与全国其他省代表队在设备配备和经验技术上存在的不小差距。队员们只能抓紧每一分一秒,用训练的时长换来差距的缩小。
经过贵州省代表队教练、贵州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四处副处长傅成诚的分析研判,代表队把主要得分点放在了朱会军擅长的现场定性和定量分析上。
比赛当天,在64名参赛选手的激烈比拼中,朱会军第5个交卷,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分,并在操作中实现了零失误。
凭借比赛中的出色表现,朱会军荣获第三届全国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大比武活动应急监测组个人三等奖,这既是对他专业技术能力的肯定,也是对他不懈努力的最好回报。
“团队协作比个人单打独斗更为重要。”朱会军说,在准备大比武的过程中,和队友们一起收集整理理论学习资料,共同查漏补缺,反复打磨应急监测方案,认真复盘实验结果,每天模拟计时训练……他们彼此鼓励、相互支撑、共同成长,这股团结向上的力量,一直支撑着他。
当比赛完成,卸下重担的那一刻,轻舟已过万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