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晓琳
红水河从黔南州奔流而过,这里是左右江革命老区——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较早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
作为贵州红色基因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黔南州蕴藏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彪炳史册的猴场会议,被周恩来誉为“伟大转折的前夜”;中央红军在瓮安江界河强渡乌江;还有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故居……
新中国成立以来,黔南坚持传承红色基因,勇于创新、砥砺奋进,书写了一页又一页辉煌篇章。近年来,黔南州立足优势,在新能源产业、乡村全面振兴、旅游业、城镇化建设上持续发力,让这片红色的土地展新颜。
眼下虽然天气寒冷,但在位于福泉市的盛屯能源金属化学(贵州)有限公司镍成品车间里,却是满满的干劲与活力。工人与自动化生产线密切配合,生产井然有序,企业满弓紧弦抢效益、赶订单、忙生产,奋战100天“冲刺”模式的紧张感扑面而来。
这样火热的生产场景是黔南州近年来工业发展的缩影。
据了解,黔南州聚力打造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加快主导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园区发展,全力扩总量、调结构、转方式、提效益。
该州立足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聚焦重点产业夯实工业发展“四梁八柱”,着力围绕“一图三清单”推动产业成链集聚发展,初步构建起了以现代化工、新能源电池材料两大主导产业为引领,以生态特色食品、新型建材、现代能源三大支柱产业为支撑,以装备制造、健康医药、电子信息制造等多个特色产业为补充的“2+3+N”产业发展体系,具有黔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同时,黔南州深入推进“富矿精开”,依托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产业,着力打造国家重要的磷化工产业基地。目前该州磷资源“采选—精深加工—配套产品耦合—固废/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链条正加速形成并不断完善。黔南已成为全省重要的“磷化工+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集群生产基地。
工业提质升级的同时,广袤的田园乡村正在奏响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之歌。
最近一段时间,都匀市墨冲镇良亩村粤港澳大湾区蔬菜保供基地里,一派忙碌景象。一边,工人们正在忙着拆除上百亩茄子的架子,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做准备;另一边,农耕研学教育基地里,来自都匀市第十六完全小学的同学们采收蔬菜、体验非遗扎染,很是热闹。背靠着基地,良亩村过上了红火的好日子。
近年来,黔南州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聚焦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在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利益联结等方面涌现了一批经验、亮点,走出了一条特色、高效、生态的发展新路。长顺县的高钙苹果、罗甸县的火龙果、都匀市的毛尖茶等特色农产品享誉省内外,有效推动了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同时,大力推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持续开展“推进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强化法治宣传。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村(社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多网合一”。提升大数据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水平,优化提升黔南州数字底座技术支撑能力,打造“数智黔乡”产业数联网平台。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开展农村“一老一小”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乡村美丽,黔南的好风景更是声名远扬。最近几年,荔波大小七孔景区火出了圈,来自各地的游人畅游“地球绿宝石”,将美景拍进手机里、记在心里……截至2024年10月,荔波县接待游客突破2070.75万人次。
据了解,黔南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推进“两大提升”“四大行动”,聚力提升旅游格调品位,举全州之力将荔波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加快推动黔南旅游产业化实现新突破。
当前,黔南州旅游业态不断升级。依托“特意性”“随意性”旅游资源,围绕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景区提质升级、演艺产品打造、文体旅融合发展等,持续推进旅游业态创新、旅游品牌创建,平塘县“天空之桥”房车营地成功创建为全国4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
特色文体旅融合,引客聚客效果明显。好花红文化体验行暨体育旅游欢乐季,以及长顺乡村戏剧节、平塘水龙节、三都民族赛马、水族卯节文化活动、水族端节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旅融合活动,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回望来时路,风雨兼程,精彩不断;面向未来,黔南州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