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融媒体中心 张浪
在遵义市赤水市,植保无人机飞到田间地头成为农业生产的好帮手不是新鲜事。而今,新农人夏速远用无人机低空运输竹子,又成为当地一桩美谈。
呼……呼呼,风乍起,路边竹林摇晃。在赤水市两河口镇黎明村竹林,一台无人机正待起飞。
从前,山高路陡,村民肩扛竹子运输困难,大伙儿就不愿去远山砍竹。
“我家远山的竹林,花钱请都没人去。”夏速远回忆道。
作为两河口镇黎明村村民,今年28岁的夏速远,自从在短视频里刷到“无人机吊运”,顿时灵光一现,他想到家里的远山竹林多,运输是难题,萌生了用无人机吊运远山竹林的想法。
说干就干。2024年11月,夏速远认真考证,成为一名职业飞手,随即买了无人机,开始小试牛刀。
一台无人机,加上用来运送的车子和发电机,放在普通农家当真是“肉疼”的投入。“一块电池,就要1万多元。”
家人支持他放手一搏,成为了最坚定的底气。夏速远组建了一支运竹小分队,自己担任操作无人机运输,妈妈郑银芬负责卸载,村民负责把竹子挂上无人机。
无人机在天晴或者无雾时都可以操作,大大提高了远山竹林的利用率。
夏速远说,远山竹林直线距离500米左右,一趟载重100多斤,仅3分钟便可运出山。一天无人机满负荷能运输10吨左右,除去人工工资和发电机等费用,收入相当不错。
村里也大力支持这种新型的运竹模式。黎明村党支部副书记夏永贵介绍,村里鼓励和引导群众购买新农具,运用科技助力产业发展,争做新时代的新农人,带领群众走向致富新通道。
以前在村里,夏速远觉得“全世界都是山”,如今,他手持遥控器,又感到“虽有漫山竹林,因为有无人机,眼前‘没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