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节市纳雍县组织7位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观看电影《长津湖》。

贵阳市观山湖区办理退役军人服务“一件事”。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任廷波开展志愿服务。
欧阳海南 汪韵
春回黔山笑,奋发气象新。
近五年来,贵州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锚定目标任务,抢抓改革机遇,强化统筹协调,细化落实措施,聚焦退役军人所思所盼所急,紧盯把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好、服务保障好、教育管理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的“五好”要求,强思政、重改革、优服务,围绕“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推动全省退役军人工作在新征程上迈上新台阶。
■ 强思政 红色铸魂提升内动力
在遵义航天小学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遵义市红军烈士陵园讲解员讲述了“红军卫生员”龙思泉的故事,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堂精彩的“思政第一课”。
遵义市红军烈士陵园是我省大学生思政课教学基地和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通过与我省大中小学合作,搭建园校共建平台,开发富有思想性的现场教学专题,提升服务接待能力,推动红色血脉、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我军战士最辛苦,风吹雨打不离岗;边疆巡逻保国土,守护百姓得安康……”黔东南州从江县贯洞村男女老少齐聚鼓楼,县级侗歌非遗传承人吴老福身着黑色民族服饰,手弹琵琶,用侗语唱着他新写的歌曲《军爱民 民拥军》。
从江县以“崇军学堂”为载体,不断扩展“学堂”阵地、拓宽“学堂”受众、丰富“学堂”内容,邀请退役军人、民间歌师演员开展“红色故事进鼓楼”“传唱民族拥军歌”“编演拥军侗戏”等活动,将“崇军学堂”移到鼓楼和风雨桥,进一步宣传红色文化精神,教育引导退役军人成为红色精神传播者。
“能受聘成为宣讲团成员,我很荣幸,我会继续讲好退役军人故事,传承红色基因。”2024年7月,三等功臣蒙长林手捧聘书、心情澎湃,能为更多人宣讲红色故事,他打心底乐意。
正式成为黔东南州黎平县红色文化“兵爷爷”志愿宣讲团成员后,他变得更忙了,忙着到学校给学生讲,入乡村给村民讲,去军营给官兵讲……
为做好红色宣讲,他常常翻阅理论书籍,收集各种红色史料,结合自己的从军经历,手写了十几页数千字的宣讲稿。
目前,黎平县组建了“兵爷爷”辅导员队伍1支,吸纳老兵46人,为10名功勋老兵颁发志愿讲解员聘书。同时,组建老兵合唱团,吸纳退役军人和群众110余人,创作歌曲、话剧、舞蹈等红色文艺作品16个,用文艺作品讲述红色故事。
2024年以来,黎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携手老兵宣讲团、老兵合唱团深入校园开展国防教育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受教育师生10万余人。
黎平县作为我省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红色文化传承先行点,依托烈士纪念设施、英烈故事、黎平会议等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推动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
近5年来,我省将红色文化和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巧妙结合,注重运用红色文化以文化人。同时,健全退役军人荣誉激励机制,打造“崇军黔行·戎归增辉”品牌,将退役军人党员纳入党员培训计划,开展退役军人模范评选表彰、“最美退役军人”等学习宣传,激励广大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不断增强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内动力。
在2024年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上,我省有9人获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2个集体获评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2人获评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
■ 重改革 作用发挥展现新风貌
“切实把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好、服务保障好、教育管理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贵州闻令而动,全力落实“五好”要求。
“感谢有关部门给我们提供了发展平台,每年按比例筹集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开展定向招聘,面对新岗位新环境新要求,我将继续保持军人本色。”在贵阳市2024年度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定向招聘安排工作退役士兵选岗会上,退役军人代表冉晓海说。
贵阳市作为我省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工作的“优等生”,安置率、满意率100%,率先开创退役士兵“分转安置”先河,跑出了全国专项招聘“第一棒”,为退役士兵打破职务晋升“天花板”。在全国率先推进“兵教师”试点,累计选拔培养“兵教师”47名。
“接收安置好”,是退役军人工作“五好”要求的首要任务。我省围绕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目标,坚持“妥善安置、合理使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原则,努力把退役军人安置好、培养好。
急退役军人之所急,想退役军人之所想。近5年来,我省陆续出台一个个“含金量”高的安置举措,创新事业单位管理岗择优安置退役士兵等机制,接收安置退役军人近6000名,安置率100%。日前,2024年度转业军官代表一行10余人来到贵州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送上“尽心服务暖军心,周到安置透真情”的牌匾,对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优质高效的服务表示感谢。
建立政校企沟通联络机制,加强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帮助4.5万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发放优惠贷款6.6亿元,12.3万家军创企业带动就业超50万人。
脱下军装、告别军营,变换的是阵地,不变的是初心。从军19年的黄恒礼选择在正团级军官的岗位上自主择业,2020年,在乡亲父老支持下,他挑起安顺市紫云自治县猫营镇黄鹤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担子。
几年时间,他发扬部队优良作风,从基层治理着手,通过“三建好四引导五步骤”工作法,让黄鹤营村从一个问题频发的落后村蝶变为闻名乡里的和美村。
黄恒礼是我省9280名“兵支书”中的一员,他们从脱贫攻坚战场转战乡村全面振兴新战场,续写对党忠诚、拼搏出新的荣光。
近5年来,我省搭建“兵+X”作用发挥平台,“兵校长”开展国防教育覆盖师生103.4万人次,13.4万名退役军人参与应急抢险等急难任务101.97万人次,遵义市仁怀市获批建设全国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先行试点,六盘水市打造“兵技工工作室”,退役军人在经济社会重点领域中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同时,我省深入推进双拥共建,健全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组织“同心向强·共卫国防”“情系边海防官兵”等拥军优属活动,持续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军地合力解决随军随调家属就业1100余人、军人子女入学6000余人。毕节市军地联合打造“高原兵”品牌,黔西南州是全国首个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新时代新征程,退役军人工作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我省全面落实“五好”要求,找准改革的结合点、发力点,努力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
■ 优服务 尊崇优待增强获得感
“欢迎回家”,回忆起退役返乡那天的场景,遵义市汇川区退役军人舒远洋满脸高兴,一出高铁站就看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工作人员和家属拉着欢迎横幅、手捧鲜花迎接,仪式感满满、尊崇感浓浓。
接好军人退役“第一站”,办好退役军人服务“一件事”。“原以为办理落户、组织关系等事项要花很长时间,没想到十多分钟就办结了。”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他当天就把预备役登记、组织关系接转、身份证办理等12个事项办好了。
2024年,我省全面实施退役军人服务“一件事”,前置综合服务窗口至县级服务中心,推进12项涉及多部门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办理,目前已为7300余名退役军人提供高效便捷、集约规范的暖心服务。
我省常态化开展“四尊崇、五关爱、六必访”活动,实施退役军人事务员新职业建设试点,推行退役军人服务“一件事”改革。投入财政资金2.1亿元,帮助1.2万名退役士兵接续社会保险。同时,建立退役军人服务评价机制,选聘特邀监督员,推动各级服务机构工作弱项整改、强项提优、全项规范。
“太方便了,再也不用拿着单据为报销到处跑了,补助资金自动打到卡上。”六盘水市二级残疾军人顾先生说,之前手工二次报销程序复杂,如果金额较小,他通常放弃申请,不了了之。
全省把工作触角和服务关口前移,从“关键小事”入手,按照“部门协作、信息共享、优化流程、依法办理”的总体思路,搭建退役军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依托贵州省医疗保障系统,创新优抚对象医疗补助“一站式”结算服务,惠及全省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10.27万人。平台自2024年5月1日上线运行以来,累计报销6万余人。
事实上,我省优待尊崇远不止于此:各地推出3000余项优待优惠项目,率先以省级名义发布面向全国军人军属、持优待证人员优待优惠清单286项,设立高速公路服务区“军人(退役军人)驿站”21个,制发优待证70.12万张。
省市县三级设立援助关爱基金,筹集资金1.2亿元,帮助退役军人及其家庭解决急难问题1.58万个,推动退役军人法律援助服务工作站、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志愿服务队融合共建,依法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积极开展规范化、精细化、温情化服务,优化服务管理机构布局,新增县级军休机构10余个,方便军休干部就近进所,保证各项待遇及时有效落实,加强军休经费保障,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贵州军休服务稳步前行。
万里长空忠魂舞,英雄风骨尚凛然。我省出台加强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的政策措施,建立英雄烈士保护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加强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在全国率先开展由政府部门牵头的“为烈士寻亲”活动,为364名烈士找到亲人。如今在黔贵大地,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关爱烈属的意识已深入人心。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贵州将锚定“两让”目标,围绕“五好”要求,以“崇军黔行·戎归增辉”为载体,推动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退役军人工作年终专递】
全面抓实“五好”要求的“年度清单”
贵州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五好”要求,切实把“接收安置好、服务保障好、教育管理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抓接收安置好
推行“阳光安置”“直通安置”,深挖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安置潜力,促进“人岗相适、人尽其才”,近年来安置退役军人6000余名,完成随军家属随调。创新探索事业单位管理岗和专技岗招考(聘)安排工作退役士兵模式,400余名退役士兵实现“身份转变”。试点打通“兵教师”带编进校“快车道”,拓展退役军人就业渠道。
抓服务保障好
丰富“崇军黔行·戎归增辉”内涵,常态化开展新兵入伍“四尊崇”、退役返乡“五关爱”、日常关怀“六必访”活动,在高铁站、机场等迎接军人退役返乡,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一件事”提质增效,实行优抚对象医疗补助“一站式”结算,开展退役军人事务员试点建设。拓展优待证使用场景和范围,全省发布优待优惠项目3000余项,率先在全国发布面向全国军人军属、持优待证人员的优待优惠项目286项,让尊崇更有厚度,让服务更有温度。
抓教育管理好
深化“老兵永远跟党走”系列活动,开展“最美退役军人”“模范退役军人”等先进典型学习表彰活动,举办退役军人党员培训500余次7000余人次,建好用好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思想政治指导员和老兵宣讲团(队),累计谈心谈话1.6万余次,集中授课、座谈会6152次,贵州退役军人政治底色更加鲜明。深入开展“为烈士寻亲”活动,364名英烈魂归故里,崇尚英雄、缅怀先烈、争做先锋的氛围更加浓厚。
抓作用发挥好
创新搭建职业技能“培训超市”,加强“政、企、校”合作,提高教育培训实用性、针对性,促进4.5万名退役军人就业。推广全国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先行试点建设经验,支持9280名“兵支书”助力乡村全面振兴,2366名“兵校长”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13.4万名退役军人开展志愿服务101.97万人次,“兵+X”作用发挥体系更加完善。
抓权益维护好
首建退役军人法律援助服务制度,推进退役军人法律援助服务工作站、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志愿服务队融合共建,帮助解决2万余个涉法难题。健全财政投入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援助关爱基金保障机制,筹集关爱基金1.17亿元,深入开展“我为退役军人办实事”“情暖困难退役军人”等专项行动,帮扶困难退役军人1.5万人次。
(本版资料图片由贵州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