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6

固“三农”稳基石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5年01月01日

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 袁福洪 摄(贵州图片库发)

铜仁市思南县周寨村红薯加工厂。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圣 摄

黔东南州三穗县武笔街道彩虹社区的就业帮扶车间,工人赶制服装订单。龙兴伟 摄(贵州图片库发)

黔西南州晴隆县光照镇姜农收获丰收的喜悦。李拼鳌 摄(贵州图片库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圣

仲冬时节,露重霜寒。土地在露水的滋养下又焕发了生机,远山处,人们正在为建设“小田变大田”冒雨施工;乡镇市集变得格外热闹,商户张贴出新的装饰,迎接2025年的到来……

新年来临之际,全省各地都在为耕种、冬管、建设、跨年、迎新忙碌着。时间长河奔涌向前,奋斗脚步永不停歇,莽莽山河中,千家万户为迎接新的一年而准备一场“盛宴”。

在乡村振兴中绘蓝图,在时代浪潮中绘华章,新的一年有新的气象。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从三个“增”看贵州乡村全面振兴新成就,农业农村发展的根基不断夯实,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农业增效益

“接二连三”讲述致富故事

从铜仁市思南县城出发约50里,在山高谷深的武陵山北麓,一个静悄悄的小山村因“火辣辣”的酸辣粉而走红网络。

“2024年年中开始,每个月订单都保持在6万单以上,90%源自线上销售。目前周寨村和思南经开区的两个厂,都在加班加点生产,粉丝粉条线24小时不停工。为了保障订单及时发货,我们每天都会安排运输车把产品送到贵阳、遵义的云仓。”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公司董事长助理杨英介绍,为迎接新年的销售旺季,公司正在增加新设备和大量招聘工人。

从年头到年尾一直“红红火火”。近年来,依托当地红薯产业,佳里佳农业生产的“陈薯”牌酸辣粉在线上“出圈”,曾经贫困的周寨村蝶变成远近闻名的“亿元村”。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络绎不绝的订单推动以周寨村为中心的红薯产业蒸蒸日上,并向周边县市扩展。

一个产业“带活”一个村,在全省并非个例,从镇宁自治县六马镇蜂糖李到龙里县茶香村刺梨,再到修文县平滩村猕猴桃、织金县猫场镇皂角、‌湄潭县核桃坝村茶叶……每一个产业背后都在讲述着靠一方水土致富兴业的故事。

过去一年,我省坚持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深入实施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4157.1万亩、产量1146.1万吨。与此同时聚焦品种、品质、品牌持续发力,做强做大优势特色产业。辣椒、刺梨、李子、天麻、蓝莓种植规模登顶全国第一,茶叶、薏仁、猕猴桃、太子参种植规模跑进全国前三。农业发展“接二连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1200家。农业增效带来了稳定的收益,乡村富民产业不断壮大,助推县域经济持续绽放活力。

农村增活力

“新老”接力绘就振兴蓝图

2024年12月,在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一场热烈的建设正在田间地头展开。挖掘机挥舞长臂,将田间的泥土移高填低,一个个小块田逐渐变成平坦的大片土地,四五十名工人散布田间,正忙着修渠建道。

新一年有新规划,高标准农田改造是花茂村迎接新年的头等大事,要赶在春暖花开前竣工。

负责现场施工管理的,是花茂村明星农家乐“红色之家”的主人王志强,早晨7点,把手心的药一股脑抛进口中,他便马不停蹄赶往施工现场。虽然年事已高,身体欠佳,但王志强却乐此不疲,因为施工现场离不开他。

村里大小事搞不定,都说找“老王”。“现场管理事情很多,早上安排完施工,中午要给管理团队送饭,下午处理各种施工问题。目前开工已经20多天,工程进度达到40%,希望春节前能达到80%,赶在2025年2月份完工,这片土地就能迎来新的春播。”王志强说。

同样为新一年筹谋的,还有贵州省陶屿繁花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义兵,作为花茂村发展的“年轻力量”,他抓住花茂土陶文化的机遇,过去10年陆续投入1000万元在花茂办农家乐和农场,将当地的盬子鸡推向市场化。

“新一年第一家盬子鸡将在贵阳开业。”陈义兵眼神坚定地说,“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花茂后,我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村里的旅游、文化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但怎样持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需要更多的年轻人站出来。花茂村正在积极对‘盬子鸡’进行申遗,希望把它做成一个餐饮品牌。”

当老一辈与新生代交汇,新农村迸发着闪耀的活力。2024年,乡村风貌越来越好,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环境美,能人多,动力足。“村超”“村BA”成为贵州农民新生活的生动写照,一项项政策规划落地落实,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好办成。透过现实看发展,一张张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乡村全面振兴蓝图,正在黔中大地徐徐展开,全省农村的内生动力不断加强,现代化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活力澎湃。

农民增收入

“稳稳幸福”托起美好生活

新年到来之际,清镇市红枫湖镇民乐村的地戏表演队,又要忙碌起来了。

“新年正是表演最多的时候,村里现在有两支地戏队伍,一支有20多个人,普定、长顺、惠水这些周边县都邀请我们去表演。”村党支部书记王达志提起此事眉飞色舞。当初市里要求把民乐地戏延续下去,他还很焦虑,彼时是青黄不接,小的不愿意学,村里仅会的一名老人又已经70多岁。开坝坝会讨论的时候,村民说:“我们才没那闲工夫,要不你一起学,你不学,我们就不学。”

就这样,为了带头把民乐地戏传承下去,王达志换上戏服、戴上面具,第一个学了起来。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青壮年和小孩都积极地加入了进来。这些年前来邀请他们去表演的地方越来越多,地戏变成了民乐村文化走出去,带动村民增收的好路子。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样的表演了解民乐村,来到民乐村。乘势而上,2023年和2024年春节期间,民乐村又办起了篮球赛,周边县市的团队都前来“大比武”。村里的旅游也跟着火起来,每逢周末车水马龙。

“现在的民乐和以前大不一样。”王达志说,村容村貌更靓了,民风更好了,收入更高了。2024年民乐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200元,腰包更鼓了,村民心里那盏照亮通往幸福之路的灯,也点亮了。

小乡村反映大变化。多元化增收是托起“稳稳幸福”的关键,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过去一年,我省抓牢抓实动态监测和帮扶,以及产业、就业,重点聚焦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把产业、就业的路子拓宽,让农民增收的渠道更多元化。

截至2024年11月底,全省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362.8万人。2024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26元,同比增7.1%。如今,全省“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也在加快推进,固好“三农”稳基石,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使命和愿景终会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