㵲阳河水天一色,相映成趣。 (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供图)
贵州省“生态环境季”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省生态环境厅供图)(资料图片)
2024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研讨会。 (省生态环境厅供图)(资料图片)
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 杜彪 摄 (贵州图片库发)
王瑶
春华秋实又一载,回望2024年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挑战与机遇并存、奋斗与收获交织、变革与创新同行。我省始终以进取之姿,乘风破浪、砥砺奋进,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中书写新的华章。
过去一年,我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让“推窗见绿”“抬头是景”成为老百姓生活中的“小确幸”;过去一年,我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绿色低碳”“‘两山’转化”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具象化;过去一年,我省持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让“先行先试”“走前列作示范”成为作答时代考卷的“高分词”……
朝晖日暮更替,步履奋勇笃行,让我们一起回顾2024年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时刻。
一、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进驻贵州
2024年10月19日至11月19日,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我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我省带来了一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把脉问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情况的“全面检阅”。
全省各地各部门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契机,促学习、促攻坚、促转型,围绕督察发现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迅疾有力的行动作答,重彻底、重长远,科学制定整改措施,全力做好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努力实现整改一个问题、固化一项机制、完善一项制度、治理一片领域。
二、美丽贵州建设推进大会召开
2024年7月3日,美丽贵州建设推进大会召开。会议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按照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安排部署美丽贵州建设工作。
会议强调,要大力推进美丽贵州建设,加快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要认真落实“双碳”行动,有序降低能耗强度。要加快推动重点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动煤电、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推动重点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改造升级。要深入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谋划实施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要严格规划空间管控,守牢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加强集约节约用地。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三管三必须”,“长牙带刺”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三、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贵州建设的实施意见》
2024年11月30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贵州建设的实施意见》,部署实施国土空间布局优化行动、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绿色低碳经济打造行动、美丽城乡融合发展行动、自然生态保护增值行动、特色生态文化赓续行动、生态环境安全保障行动、生态文明制度创新行动等八项主要任务,细分为30个具体举措,全面推进美丽贵州建设。
《关于全面推进美丽贵州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27年,美丽贵州建设成效显著。优良生态环境优势持续巩固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两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两山”双向转化通道持续拓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形成一批市县实践样板。到2035年,美丽贵州目标基本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建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景象随处可见。展望本世纪中叶,美丽贵州全面建成,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蔚然成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呈现。
四、2024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研讨会召开
根据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两年一届”和“大年办论坛、小年办研讨会”的举办机制,2024年9月25日,2024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研讨会在贵阳开幕。研讨会创新组建了论坛咨询委员会,由中外高层人士组成,领域覆盖政界、学界和商界等,主要从国际视角、国家层面为论坛提供智力支持,以提升论坛国际化、专业化水平。
近100位参会嘉宾在热烈坦诚的思想激荡中,凝聚生态文明共识,分享绿色转型经验,为污染防治建言献策,并围绕论坛战略发展、2025年论坛策划、主题论坛设置等开展研讨,为创新办好2025年论坛谋划思路、打好基础。
五、启动新一轮八大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
2024年1月4日,我省出台全国首个将生态流量和总水量纳入双向补偿范围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办法——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贵州省赤水河等八大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办法》。新一轮的补偿办法在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范围等方面实现了提档升级。
省内八大流域共设置25个水质监测断面、30个水量监测断面,实行“全覆盖、多方位、多元化”的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补偿方式分为水质补偿和水量补偿两种。上下游市(州)流域要将交接断面水质、水量达标情况纳入主要考核标准,实行按月考核、按年缴纳。逾期不缴纳的,由省财政厅通过上下级结算扣缴。
六、15个地区获省级生态示范创建荣誉
2024年1月12日,省生态环境厅举行2023年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授牌仪式,对15个获命名地区进行正式授牌。其中,贵阳市白云区,黔东南州榕江县、剑河县,黔西南州望谟县获评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贵阳市开阳县禾丰民族乡青龙河流域,遵义市习水县、绥阳县,安顺市镇宁自治县六马镇,毕节市七星关区亮岩镇、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铜仁市石阡县聚凤乡,黔东南州天柱县、锦屏县,黔南州贵定县,黔西南州普安县茶源街道获评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自2021年首批省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成功以来,我省着力打造更多、更强、更具特色的国家级生态文明创建示范“预备队”,逐步形成了国家级、省级示范试点互为接续和补充的格局。截至目前,全省共有34个地方分别获得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省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
七、黔东南舞水(㵲阳河)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2024年12月4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第三批39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黔东南州舞水(㵲阳河)成功入选。㵲阳河,发源于我省黔南州瓮安县,流经黔东南州黄平县、施秉县、镇远县、岑巩县,在铜仁市玉屏自治县出贵州境入湖南省。近年来,我省坚持水岸同治,不断加强㵲阳河流域治理与保护,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不断呈现湾湾有景,滩滩有趣的美景。
此外,2024年9月,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联合开展了2024年度贵州省美丽幸福河湖评定工作。经专家评定和社会公示,贵阳市红枫湖、遵义市乌江(遵义段)、遵义市芙蓉江、安顺市猫跳河(安顺段)、毕节市东风水库、铜仁市锦江、黔东南州㵲阳河(黔东南州段)、黔东南州清水江(黔东南州段)、黔南州樟江、贵安新区车田河(贵安段)、贵安新区松柏山水库等11条(个)河(湖)获评“2024年度贵州省美丽幸福河湖”。
八、“生态环境季”系列活动圆满收官
看一场生态文学展,体会生态之美在笔尖的流淌跃动;听一场音乐会,领略环保和音乐交融的魅力;参加一场环保辩论赛,感受生态文明思想的碰撞……
延续往年的精彩,2024年,我省进一步串联六五环境日和全国生态日两个重要节点,划出一条超过3个月的时间轴线,首次提出打造“生态环境季”概念,以“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设计丰富多彩的公众参与活动,展现生态环境与多种元素碰撞交融的魅力,让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九、贵阳、赤水入选“自然城市”平台
在2024年10月27日召开的COP16官方平行活动第八届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会上,正式公布新一批“自然城市”平台入选名单,中国贵州省贵阳市、赤水市入选。
“自然城市”平台,是由宜可城—地方可持续发展协会、大自然保护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支持的全球城市间知识分享和案例展示平台,是全球最大的城市和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与案例分享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指南、工具和案例研究。贵阳市、赤水市因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突出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入选该平台。
十、镇宁蜂糖李入选全国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
2024年5月,生态环境部推出19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实践成果,展现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树立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先进典范。其中,贵州镇宁蜂糖李成功入选全国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
镇宁坚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并行,发展以六马镇为核心的“镇宁蜂糖李产业园”“镇宁蜂糖李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目前,镇宁蜂糖李种植面积约22.01万亩,种植、产值规模均居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