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种养循环,这个村养牛有新招 2024年12月28日

播州区融媒体中心 李成强

12月25日,遵义市播州区马蹄镇团江村,连片的皇竹草、黑麦草等优质饲草长势喜人。干净整洁的圈舍内,一头头黄白相间的西门塔尔牛探出头来食用饲草,享受悠闲时光。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马蹄镇采用“冬闲田种草—草料供给养牛—牛粪腐熟还田”的种养循环模式,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推广种养循环集成技术,增施有机肥,使用生物农药,实行休耕轮作,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熊键是团江村的肉牛养殖户。近年来,他把承包地都用来种草养牛,发展了存栏肉牛40多头。开始时,他种植的牧草都是施用化肥,一年下来购买化肥就要花上1000元,牛粪派不上用场还影响环境。正当他为解决牛粪发愁时,播州区科协组织的“送科技下乡”服务小组来到团江村,建议他利用牛粪种草,用草养牛。

“我听了专家们的建议,养了40余头肉牛和繁殖母牛,种了20多亩皇竹草和10余亩黑麦草,用牛粪给柚子树施肥,种出的柚子口感很好。现在,每年柚子有上万元收入,肉牛有10多万元收入。”熊键说。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熊键说,要把自己学到的种养循环模式进行推广,让更多的乡邻走上致富路。村民王先应就是在熊键的带动下,开始发展循环种草养牛。

“我养了20多头牛,牛粪养草,草长得更好,一年可以割两三次。”王先应说。

团江村探索出“种草养牛、牛粪制肥、肥料种柚”的循环产业链,全村种植牧草2000多亩,发展肉牛养殖1700多头,种植柚子2000多亩,呈现出产业兴旺的喜人局面。

“通过党建引领,团江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党员带群众,大户带小户,发展种草养牛,实现了生态美、群众富、集体经济强的目标。人均纯收入突破了23000元,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0万元。”团江村党总支部书记杨进告诉笔者。

风吹草低见牛羊,六畜兴旺人欢畅。马蹄镇已开始在团江、大石、永华等村推广发展循环种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