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过李绍春家种植的椪柑,可以看见远处乌江边的绿水青山。
金沙县融媒体中心 蔡昀 金莎 摄影报道
毕节市金沙县沙土镇青山村,坐落于乌江之畔。40年前,青山村是石漠荒山;今天,村里漫山遍野种满了椪柑。
全村椪柑种植面积上万亩,其中最早种植的椪柑树龄40多岁。在村民们的齐心发展下,椪柑产业已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
青山村村民刘明庆一家,扎根乌江边的土地上种植椪柑。他告诉记者:“以前这里石漠化严重,满山都是石头,自然条件恶劣。我的父辈克服重重困难改造荒山,硬是开辟出了40亩椪柑果园,将坡土变成梯田。”
现在种植的接力棒交到刘明庆手中,在他的精心打理下,果园每年收入能有10多万元。
李绍春家的果园有50亩。乌江沿岸曾是他儿时放牛的好去处,那时周边村民引乌江水作为生活水源,江水与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长大后,李绍春曾从事乌江网箱养鱼行业。
但因过度养殖,致使乌江水生态失衡。“后来实施禁渔政策,养殖户转产上岸。我便响应号召,种植了椪柑。”李绍春说,刚开始缺乏完善的灌溉设施,果园收成只能靠天吃饭,收益平平。这时政府及时伸出援手,解决了灌溉难题,李绍春在之前10多亩的基础上,又增加30亩种植面积,家里面的果园产量与质量有了大的提升。今年,新果园开始投产,种植收入比养鱼时期可观了很多。
随着一系列生态保护举措的落地实施,乌江水质恢复了往昔的清澈模样。李绍春感慨万分:“如今生活环境变美了,我们的收入更高了。”
青山村的发展故事,是乌江流域沿岸乡村变化的一个缩影。在政府的引导与扶持下,小乡村收获了生态与经济双赢的果实。
“数十年间,我们依靠生态,靠山吃山,林下生宝。目前村里面种植效益好的家庭,每年收入都在12万元以上。”青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吴晓玉介绍,村里种植的椪柑果子销往全国各地,还带动了周边乡镇的椪柑发展。
乌江之畔,青山依旧,绿水长流,村民安居乐业。青山村面朝乌江、背靠果园,还发展了农旅产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垂钓、摘果。利用资源、转型产业,石漠化荒山变果园,青山村富了,乌江更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