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7

案例 安顺文庙:地方官学代表 见证文脉流芳 2024年12月24日

安顺文庙大门。杨爽 摄

位于安顺古城东北隅黉学坝路南侧的安顺文庙,与不远处巍然屹立的安顺武庙互相映照,见证了明朝屯军文化的繁荣和儒家文化薪火相传的魅力。

600多年沧桑变幻,在高楼映衬之下,闹市喧嚣之中,安顺文庙以古朴庄重的身姿,散发出独有的静谧。

据了解,安顺文庙又名“府学宫”,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有着600多年历史,被誉为“黔中儒学圣殿”。庙内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文庙的历史原貌,历经多次增建和修复,现存建筑22处,也被称为“石殿艺术的殿堂”。

跟随安顺文庙管理处业务室主任杨玉龙的脚步,行走在占地约8000平方米的文庙之中,透雕石花宫墙上镌刻的“宫墙数仞”四个大字格外醒目。

“安顺文庙是贵州省占地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文庙,它是明清时期安顺的重要文教场所。”杨玉龙说,作为中国西南地区较早建成的文庙之一,安顺文庙也是明王朝为永镇边陲政治手段的反映,充分体现了明清儒家文化由中原向西南边远地区延伸发展的历史,是独特的屯堡文化遗迹。

据《续修安顺府志》记载:“庙之建筑,非唯为黔中各府、厅、州县之冠,即方之北京国子监太学的孔庙,亦无逊色。”2001年,安顺文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顺文庙作为安顺极具人文气息的所在,还是一组规模宏大、工艺精美的古建筑群,具有极高的人文和艺术价值。

“安顺文庙古建筑群沿中轴线建在面积不等、逐层抬升的五层台地上,由低向高、由开阔到紧缩,层层递进。”在杨玉龙看来,作为安顺文教发展的代名词,整个文庙古建筑群还是地方官学的重要标志,四重院落巧妙利用缓坡地形渐次排列,形制严谨、典制齐备,充满浓郁的屯堡风情。

“尤其是大成殿前的这两根龙石柱,采用了平雕、浮雕、圆雕、镂空雕等多种石雕技艺,构思精巧、造型独特,无人看了不叫绝。”杨玉龙说,石柱因精妙绝伦的石雕艺术声名远扬,吸引无数游客竞相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