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目前,贵阳市观山湖区已建成28个口袋公园,图为“观园”口袋公园。(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供图)

改造后的贵阳市南明区南横街片区。 (贵阳市城市更新事务中心供图)

黔西南州贞丰县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内的珉球书院。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供图)
彭银
如何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陈维明认为,可持续城市更新需要积极引导并统筹发挥多元主体的力量,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为主、居民参与”的城市更新工作机制。
首先在政府层面,必须加快建立完善相关法规标准,进一步完善土地、规划、金融等城市更新支持政策,加强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破除城市更新推进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
其次,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社会资本直接投资或参与城市更新项目,比如老旧小区、老旧街区、老旧厂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等。除了部分项目通过新建获取住宅、商业的销售和出租收入外,还可以挖掘片区、社区、小区的闲置资源,通过盘活闲置资产,新增养老、托育、停车、农贸、商超、广告、物业运营管理等“造血点”,从而实现更新项目的可持续运营。
此外,城市更新要响应居民诉求,在城市体检、建立项目库、项目实施、项目运营全过程中都应该听取居民意愿,并鼓励居民和产权人自主改造、参与改造。通过开展全过程公众参与,推动多元主体在城市更新行动中共建、共治、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