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龙再刚 田华华
11月25日,走进黔南州长顺县广顺镇杜鹃湖村标准化智慧水产渔光互补示范基地,几个大水池矗立在光伏板下,水里上千条鲈鱼游来游去,古韵(扬州)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何贵林正在查看鱼苗长势。随着鱼料撒进池里,鱼群蜂拥而至,水花四溅。
何贵林说:“我们10月20日投放鱼苗,每尾约四五两,现在差不多长到六七两了,等长到1斤以上就可以出售,平时每斤价格22至23元,过年期间每斤价格28元至30元,采取订单模式销售,主要销往贵阳市场,还有浙江、江苏等地。”
今年9月,当地政府引进古韵(扬州)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该基地,采用RAS一体化高密度循环水系统养殖。项目总投资13亿元,建有育苗孵化中心、智慧水产养殖设施生产加工厂以及新农人培训、亲子、研学和科普中心等,覆盖全县5镇1乡1街道及长顺县工业园区。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均运营收入2.6亿元。
该公司负责人杨天兵还算了一笔账,采用RAS循环水养殖系统,每一批鱼生产周期大概6个月,一年出鱼两季。公司计划3年发展养殖户1000户以上,形成一个产业集聚区。每户产出2万斤,总产值4.5亿元左右,带动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真正让群众富裕起来。
绿色健康的水生物系统是发展水经济的优质资源。近年来,长顺县立足优良的水生态系统,综合利用坑塘水源资源,探索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光伏发电、渔光互补,逐渐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目前,古韵(扬州)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RAS循环水系统养殖有效盘活村级闲置资产,并将依托长顺丰富的坑塘水库资源,以水产为主导,融合新能源、设备制造等相关产业。
杨天兵说:“通过排查,目前能实施渔光互补项目的闲置坑塘有82个点2000亩,计划今年建设五六个点,发电容量大概在30兆瓦,面积500亩左右。下一步计划在各乡镇建设10套设备,到2025年底,再加大投入,争取建设200至500套。”
“项目从洽谈、签约到落地,我们采取专人跟踪负责,其他部门积极协助配合负责办理完善相关手续,确保项目快速落地建设。”长顺县投资促进局局长黄卫明说,下一步计划在全县范围内2800亩坑塘进行种鱼养殖,发展村级及1000户农户设施养殖,在园区建设一个设备生产加工厂,同时在相应坑塘及设施养殖上面建设分散式光伏发电。
据悉,通过实施渔光互补项目,长顺县每年可发约3亿度绿色电能,年产值约1.05亿元,节约标准煤约8.5万吨,可减排二氧化碳约23.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