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之一。贵州是国内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20世纪80年代水土保持率仅为56%,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刻不容缓、任重道远。
贵州省水利厅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不断强化系统观念,坚持以实施生态治理工程为抓手推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推动人为水土流失防治,以水土保持信息化、水土保持监测和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为抓手夯实水土保持基础工作。同时,修订完善《贵州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办法》,制定出台《贵州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贵州省水土保持“十四五”规划》《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意见》《贵州省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等,形成了统一规划、联动实施、一体考核的工作格局。
数据显示,近10年来,贵州累计投入344.93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8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高到74.42%,实现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成功推动全国首个水土流失图斑在贵州精准落地和西南地区首笔水土保持碳票顺利交易,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提升。
下一步,我省将持续聚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推动综合治理提质增效,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强化林下水土流失治理,大力推进坡耕地治理,系统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提升水土流失治理的综合效益,力争到2035年全省水土保持率达到78.4%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