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涛)初冬时节,气温骤降,一朵朵藏在林下的冬荪破土而出,分外喜人。
在百里杜鹃管理区普底彝族苗族白族乡颖川村冬荪基地,村民们或弯腰低头,或手持工具,仔细地采收成熟的冬荪菌体,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为确保冬荪的品质和产量,村民们会轻轻拨开覆盖在冬荪上的土壤或落叶,根据冬荪的生长情况和成熟度分类采摘,整个过程十分精细。
花阡陌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文应会告诉记者,今年,冬荪基地种植了10余亩冬荪,目前已进入了采收季节,未来一个月都是采收期,采收完成后,将进行分拣、清洗、烘干,再销往沿海一带。
冬荪,又称白鬼笔、竹下菌、竹菌、无裙荪,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味道鲜美,口感松脆,具有极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冬荪种植技术的不断普及,百里杜鹃管理区种植冬荪的人越来越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冬荪种植和采收都在农闲时节,种植在林下,既可以减少林地的荒芜和水土流失,提高林地利用率,也有利于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未来,我们将继续扩大冬荪种植规模,带领更多群众发展冬荪种植,壮大冬荪种植产业,让绿色产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文应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