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先进隧道窑生产线让产量翻了两倍多 2024年12月01日

(上接第一版)

当前,数字化转型正逐步成为贵州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推动企业向更高效、更环保、更可持续的方向行进。

“十四五”以来,贵州全力建设特色科技强省,编制形成11组23个优势矿种、10个重点产业链创新图谱和创新资源库,深入实施“六大重大科技战略行动”,推动科技创新成为产业创新“最大增量”。

聚能起势锚定集群发展

贵州山地实际和生态条件,决定了产业发展必须走集约化路子。

让开发区成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贵州聚能起势锚定集群发展,大力推动要素向开发区集中、主体向开发区集聚、产业向开发区集群,提升产业开发强度、投资强度、产出强度。

9月30日,盘江普定2×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1号机组首次并网一次成功。

“该项目连接全省电力负荷中心,有利于保证西电东送战略持续性,为贵州电力安全可靠供给提供保障。”贵州能源集团盘江(普定)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贺军介绍,建成运营后,预计实现年发电量66亿千瓦时,年产值约25亿元。

不远处,关岭自治县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项目光伏场站,一排排光伏板同向而列,为产业发展蓄积能量,绘就一道清洁能源产业集群靓丽风景。

普定和关岭,两处地方,两幅景象,映照贵州以重大项目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活力。

贵州磷化集团旗下瓮福江山化工公司瓮安县新材料及电子化学品项目正“茁壮成长”;

大龙经济开发区内2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园项目有序推进;

光谷智算产业园加速动工;

织金县200万吨煤炭储配基地项目一期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锚定“3533”产业集群目标,聚焦资源精深加工、新能源电池材料、现代能源等优势产业集群,贵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蹄疾步稳。

立足优势承接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作为在时间和空间上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是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手段,是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

贵州持续掀起产业大招商热潮,加快打造产业梯次转移的重要承接地。

走进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贵州黔南高新区投资建设的首个10万吨镍钴锰三元前驱体项目现场,几十台机器正忙着开挖、运输、回填等工作,一派繁忙景象。

“该项目总投资28亿元,体量大,但是项目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为了招引这个重大项目,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招商战术’,最终才赢得该公司的青睐。”福泉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肖赛兰介绍。

贵州抢抓机遇整合地方优势,让产业转移项目由“点”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有效推动工作量、实物量、投资量“三量齐升”。

4月21日,以“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共赢产业发展新未来”为主题的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贵州)在贵阳举行,贵州围绕产业发展蓝图,紧锣密鼓促成一批项目合作。前三季度,190个项目落地启动建设,涉及投资金额达2616亿元。

其中,作为投资最大的项目——总投资730亿元的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于8月29日在织金支嘎阿鲁湖畔动工。据了解,该项目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20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14000人以上,年均消化煤炭1321万吨、磷矿470万吨。

如此大体量的投资项目落地贵州,将为新能源、新材料完整产业链体系发展贡献巨大力量,助力“富矿精开”再上新台阶,乘云借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产业项目层见叠出。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头部企业纷纷在贵州落子,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在黔布局的首个产业基地投产,一个个新投资、新项目接踵而至,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新优势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