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整治“躺平”要挪位子也要抓“方子” 2024年11月26日

费希曼

口号喊罢“唱空城”、拈轻怕重“做样子”、撸起袖子“一边看”、遇到难题“绕道走”……今年9月,湛江市麻章区8名“躺平式”干部被调整。(11月18日《湛江日报》)

躺平,是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表现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态。干部躺平,浪费机遇、贻误发展。近些年各地通过评选公示“躺平休闲人员”,设立“蜗牛奖”将躺平者示众,向不担当、不作为的行为亮剑,就是树立反面典型,让广大干部引以为戒,主动担当作为。整治干部“躺平”行为既需要挪动位子“敲警钟”,也需要对症下药“抓方子”。

躺平既可以分外在行为表现,也分内在精神状态。相信那些躺平的干部不是一开始就想躺平的,而是在工作中思想麻痹、精神懈怠,放松自我要求,从而造成“躺平”的后果。整治“躺平”行为,不妨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剖析。干部可能因为能力不够而不会为、动力不足而不愿为,也可能担心犯错误而不敢为、困难过大而不能为。其中存在个别干部积极性不强、能力不够,因为进步无望而破罐子破摔的情况,也存在任务重、压力大,激励不足、职责不清等因素。

因此,整治干部“躺平”行为,要弄清原因、找准症结、抓对方子,才能铲除“躺平”的土壤,从根子上减少此类现象。对能力不够的干部,要加强学习、培训、交流,围绕主责主业“强本领”;对动力不足的干部,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对担心犯错的干部,要坚决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卸包袱”;对困难过大的情况,要合理分解任务、科学安排调度,调剂力量“伸援手”。

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向“躺平”行为亮剑,无形中也是保护和激励担当作为的干部。找准“躺平”背后的症结对症下药,才能让“躺平”的干部站起来干起来,让发展热起来、事业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