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岩镇中枢村红心柚丰收。 陈昌霖 王燕 摄
陈昌霖 张连杰
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培育增收产业,让农民捧起“金饭碗”、系上“金腰带”,才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遵义市凤冈县始终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全域有机、全产业链有机“双有机”战略,做实“长茶、壮牛、扩蚕桑、兴水暖、强康旅”五大产业,着力打造“锌硒茶乡·康养凤冈”。
该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企业化上做文章,做强做优做大生态特色农业,走出一条以产业振兴引领的乡村振兴之路。
规模经营厚积薄发
春、夏、秋茶采摘之后已过霜降,但凤冈县满山遍野的茶园还涌动着茶农采茶的忙碌身影。全县有茶叶加工厂287家,茶叶产量达6.2万吨,茶叶销售57.5亿元,综合产值71.5亿元。凤冈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33.01亿元,全国排名第39位,获评“2023年度重点产茶县域”。
站在永安镇田坝社区仙人岭上俯瞰万亩茶园,集中连片的茶园镶嵌在绿树掩映间,丘块相连,行行对应,蔚为壮观。
土地相连,抱团发展。茶农们联合成立专业合作社,建起280多个存储冷库,茶叶加工后出口欧盟等国,销往北京、山东、广东及香港市场,茶叶年综合产值71.5亿元,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蜂岩镇的龙井社区、进化镇的中心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村,村民们同样在规模经营中唱“大”戏。深秋时节,蜂岩镇龙井社区秋冬蔬菜种植基地里,绿油油的蔬菜铺满田野,到处是村民忙于壮苗管护的身影。蜂岩镇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充分利用水稻制种、烤烟种植基地等土地空闲期,通过“稻菜”“烟菜”接茬轮作的方式,发展秋冬蔬菜面积共1000余亩,实现秋冬无闲田、产业不断档,促进群众持续增收。
凤冈“菜园子”成为贵阳市民的“菜篮子”。据在贵阳市销售蔬菜的骆勇说:凤冈“菜帮”成立于2014年,最初只是几个人抱团卖菜。经过近10年时间发展,规模已达100余人,并成立了凤冈传统农产品产业联盟协会,拥有运输车100余辆,在贵阳市开设农特产品销售门店102家,年直销农产品超亿元。
在凤冈县委、县政府的扶持下,凤冈县发展林下经济如火如荼,林下种植赤松茸、黑皮鸡枞、白芦菇等新品种,在大棚里种植羊肚菌、马桑菌等,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食用菌产业抗市场风险能力,转型升级后劲十足。
今年,全县14个乡镇共种植了羊肚菌、榆黄菇、马桑菌、大球盖菇5大类和赤松茸等其他品种的食用菌,种植面积488.85亩,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门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标准生产提升品质
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做大“量”,标准化生产做强“质”,二者相得益彰,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双翼”。
连日来,在凤冈县何坝街道鱼塘村贵州天润农业有限公司林下天麻种植基地里,村民们一边挖天麻一边分拣装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2023年9月,贵州大学中药材专家黄明进到鱼塘村天麻种植500亩示范基地进行临田测产验收,随机选取5穴,采挖称量麻穴中全部天麻鲜重,测量麻穴大小,菌材用量,按照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密度计算亩产量,测产加权平均亩产量为496公斤,亩产值达32000余元。
凤冈县立足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采取农场种植养殖一体化,养殖饲料自给化,从源头控制,绿色发展。全县以党建引领、合作社带农场、农场带养殖户的模式发展养羊产业,全县17个养羊家庭农场辐射带动300多户群众养羊,养羊总数达3万余只。
凤冈牛、牛天下。凤冈县打造凤冈山地特色智慧肉牛养殖平台,建立“大数据池”,构建肉牛信息整合与展示“一张图”,通过“大数据+AI+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实现了肉牛饲、养、销一体化管理,促进了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深度融合。牛从进场管理、繁殖进程、疾病免疫、日常饲养、料肉比等环节实现了全程跟踪服务,为养殖场(户)科学养牛提供精准的决策依据。
近年来,凤冈县肉牛产业集群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形成了以花坪、绥阳、蜂岩、王寨为主的万头肉牛镇(街道),以东山、关口、朝阳、临江等15个村为主的千头村,存栏10头以上的家庭农场582个,示范带动发展肉牛养殖农户1.2万户,肉牛良种率达100%,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支撑。2023年,全县肉牛存栏16.2万头、出栏4.8万头、综合产值22亿元,新增牛1.68万头,牧草种植4.3万亩,10头以上家庭农场582个,建设与提升种养循环小区22个,新增牛经济人养牛98户。今年已在云南省昆明市、贵阳市、遵义市等地开设凤冈牛肉体验店9家,鲜肉销售店87家,县内外开设牛肉三产类服务企业502家,全县牛产业发展呈现出强劲势头。2017年9月,由中国畜牧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二届(2017)中国牛业发展大会在凤冈县召开。2020年9月,凤冈县总投资1.3亿元的贵州黔牛出山产业发展有限公司3万头优质肉牛屠宰加工生产线项目建成投用。
蚕桑产业厚积薄发。全县桑园种植面积达5.13万亩,建蚕桑专业合作社64个,建设桑园示范基地20个和小蚕共育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基地20个。县内有蚕茧深加工企业2家,可加工干蚕茧1200吨,自动打棉机10台,可加工丝绵被13万床,年产值近3亿元。引进龙头企业3家,开发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成功开发出桑叶茶、桑叶面、桑菌、桑菌肥等后续产业,增加附加值,保障蚕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走进位于贵州凤冈经济开发区的遵义星丝路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条条新上的生产线干净整洁,在工人的操作下井然有序。一颗颗蚕茧,经过煮茧、剥茧、开棉、晒棉、拉伸等生产流程,成为轻柔的蚕丝被。
目前,凤冈县正在聚力打造现代化农业智慧蚕桑产业园,建立规模化、机械化、数字化、标准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养蚕技术体系。
与此同时,加快农产品“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无缝对接机制,实现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监管,以标准化推动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打造品牌特色彰显
打造双有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凤冈县推广农业绿色防控、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开展生产障碍地治理持续提升耕地质量。以茶叶、油菜、蔬菜、果树、中药材、马铃薯、食用菌等作物为主,持续开展农药减量行动,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60.6%,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3.9%。
深入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实现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率达9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持续开展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五料化”综合利用,实现秸秆变废为宝,实现利用率达91.14%。
持续开展绿色有机申报和认证工作,新增有机产品认证5个、绿色食品认证9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凤冈牛肉、凤冈毛峰)、中国良好农业规范企业4家。全县现有有机产业规模9.82万亩,获证企业27家,有机加工企业16家,获证产品74个。
在推进以产业为引领的乡村振兴中,凤冈县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产业特色,因村因业精准施策,壮大“茶、牛、蚕桑、水暖、康旅”五大产业,特色农业的步伐正越来越快。
以茶扬县、以茶兴县。凤冈县获“全国茶业创新发展县”称号,跻身全国前十强。先后获得“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中国长寿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等称号。凤冈锌硒茶公共品牌成功申报为中国驰名商标,获得“贵州三大名茶”“贵州十佳影响力品牌”“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等称号。“凤冈牛肉”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收集登录,成为全省优质牛肉的代表。凤冈红心柚,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声在外。
粮满仓、销售畅。目前,凤冈县有稻谷加工收购规模以上企业3家,规模企业2家,作坊式个体经营企业150多家,年大米加工产能超过20万吨,能极大地满足粮农大米加工和收购。
数据显示,2024年全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63.59万亩、总产量预计20万吨,粮食平均单产达每亩342.82公斤,较上年亩增产42.9公斤,单产提升14.69%。
农业强了,农民富了,新农村建设尽善尽美。一条条水泥村道贯穿乡间,一座座新村绿化美化,一幢幢农家庭院错落有致……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正在凤冈县这片沃土上尽显生机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