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烘烤辣椒。 王岩弟 摄
秋收时节,天柱县高酿大坝美如画。 吴大光 摄
蓝田镇羊肚菌种植基地。 (天柱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渡马镇共和村甘溪侗寨功夫村庄。 (天柱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谌孙海 石含开
道路四通八达、村居如诗如画、产业落地生花......初冬,黔东南州天柱县依旧色彩斑斓,一幅幅村美、民富、业兴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正跃然纸上、次第铺展。
党的二十大以来,天柱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黔东南州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立足发展实际,着力抓好粮食安全保障、特色产业发展、乡村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高质量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作提质增效、提档升级、提优赋能,全县粮食生产、科技创新、乡风文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硕果累累,奏响了昂扬激越的奋进乐章。
筑牢“耕”基 粮食饭碗端牢
九月,天柱县各个坝区片片金黄、稻浪滚滚、谷穗飘舞、稻香四溢。
“经过测产计算,高酿镇大小圭村、蓝田楞寨、渡马新民等示范田,均比往年高产。”据天柱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唐康桐介绍,天柱县产量最高的示范田,亩产量达到了950公斤。
作为贵州省粮食重点县,天柱县耕地资源丰富,农业条件优越,全县共有万亩大坝2个、5000亩大坝3个、1000亩大坝6个,坝区可利用面积达10万亩。
为推动全县粮食安全,保障稳产高产,天柱县通过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广农业的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大力推动农业高产示范点的建设,以示范点为依托,力促全县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从而实现增产稳产。
同时,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压实粮食目标任务,健全耕地撂荒整治、示范田建设、水稻高产创建等工作机制,围绕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以稳面积、提单产为核心,全力推进粮油生产能力提升行动“六大工程”,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天柱县重点培育了“高酿大米”优质大米品牌。该品牌品质优良、颗粒饱满、粒粒香软,不仅成功入选了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2023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还实现了天柱县大米“国字号”品牌的历史性突破。
目前,天柱县实际耕地保有量持续保持在32万亩以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持续保持在28万亩以上。2024年,全县共完成粮食种植面积30.24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7.1万亩,粮食收入11.92万吨。
作为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点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供给的重要抓手,还是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针对基础设施薄弱粮田,天柱县按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进行配套建设,根据“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全面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有效实现旱可灌、涝能排、地平整、土肥沃。截至2023年底,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4.31万亩;2024年,规划建设的3万亩高标准农田,也即将全面竣工。
时下,正是项目建设的关键时期,天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如火如荼进行。
在坪地镇三鑫村大坳组,只见宽1米、深1米的灌区项目大功告成后,宽敞平整、坚固光滑的混凝土浇筑崭新渠道内,流水淙淙,排水十分顺畅。
“持续推进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是不断夯实粮食安全的水利根基,也是大力推动农业节水灌溉,不断提升农业用水效率的重要举措。”天柱县水务局副局长吴小刚说。
据介绍,天柱县2024年共有5处中型灌区纳入建设。目前,各个中型灌区改造都在有序推进,建设渠首水源、干渠和支渠及排洪渠道工程。改造后的灌区,灌溉面积增加,灌溉保证率提高,农业生产条件也得到了显著改善,为天柱县粮食安全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全县中型灌区项目覆盖15个乡镇(街道)320个村,工程建设完成后,将有效改善近30万亩农田耕地的用水。”吴小刚说。
入秋以来,天柱县立足产业实际,围绕“粮袋子、油瓶子、菜篮子、钱袋子”,扎实开展秋冬季种植工作,推动耕地发挥最大化农业效益,力促农业产业实现一年多季、一田多收、一业多效。
“我们重点抓好6万亩马铃薯、9.4万亩油菜、8万亩蔬菜、5000亩羊肚菌和1000亩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做到满栽满种,在确保不出现冬闲田的同时,让老百姓增产增收。”天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荣慧说。
资源要素有限,发展潜力无限。如今,天柱县的片片沃野良田,既稳稳亮出了高产“颜值”,又妙笔描绘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光景。
科技赋能 特色产业增效
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
聚焦重点产业和优势品种,天柱县以巩固提升“一主两辅”生态土鸡、油茶、林下黄精等主导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蔬菜(辣椒)、食用菌、中药材、精品水果、生态畜牧、生态渔业等特色优势产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在天柱县蓝田镇,一项科技革命正悄然进行。贵州发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菌种生产车间内,只见机器包装制种有序进行。
“仅单独制种这一项流程,就可以节约成本20多万元。”据该公司负责人佘绍陵介绍,此前,该公司采用人工制种时,每天100余名务工人员,生产总量3万袋左右。自从技术革新,采用机械化制种后,每天只需3台机器、14名工人、6个小时开展作业,就可以完成8万袋的生产,“每台机器每天的生产总量就相当于以前每天100人完成的生产总量。”
科技创新,既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引擎,又是催化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
2019年,天柱县通过科技引领,成功试种羊肚菌300亩,至2023年已发展到3000亩,产值达1.55亿元。2024年,该县以贵州发鑫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贵州长军菌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不断注入科技含量,拓宽羊肚菌菌种研发、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辐射带动种植主体达35个,稳定羊肚菌种植5000亩。
“选好一个品种,配好一粒饲料,养好一羽鸡,卖好一枚蛋。”这是天柱县打造蛋鸡产业的主要举措。
按照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天柱县建立了中央集蛋、中央清粪、中央送料等全智能化控制系统,搭建起完整的蛋鸡科技化全产业链条。
位于渡马镇的天柱县农业投资开发公司智能化蛋鸡产业园,只见养殖厂房内,一层层、一排排干净整洁的鸡笼里,百万羽蛋鸡正啄食着自动投喂的饲料。
“这一套全智能化饲料设备,从进原料粉碎,到电脑配方,到运输成品料,最后成品料进入鸡舍,只要一个人操作就可以全部完成。”谈及智能化蛋鸡养殖设备,公司副总经理杨天富格外兴奋,他介绍,以前,整套操作流程需要4台车、4个人;如今,从自动喂料、供水到清理鸡粪、传输鸡蛋等整个过程均已实现了全自动化养殖,“相比之下,省时又省力,节约了成本120余万元。”
“计划2024年年底完成投产150万羽,效益增加2.2亿元。2025年计划再投入资金1.5亿元,实现养殖300万羽,争创产值5亿元。”杨天富信心满满。
如果说依靠科技赋能,运用自动化养殖设备提高生产力,让小小的蛋鸡孕育出亿元级大产业是天柱县蛋鸡养殖业未来发展的总体方向,那统筹部门资源、创新发展模式、扩大种植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品品牌、拓宽销售渠道则是天柱县合理利用林地和林下资源、着力发展油茶优势产业的总体思路。
亩产突破1000公斤!
时下,正是油茶采收的季节,在天柱县油茶提质增效示范点长团村岑团油茶种植基地,由贵州省林业厅组织的专家组对该片油茶林进行测产验收,结果令人振奋:较三年前的产量翻了一番。
得益于科技支撑,天柱县油茶产业从平衡施肥、密度调整、修枝整形、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都依托科技力量对油茶进行改良品种、科学抚育、提质管护等,持续不断地提升油茶产量和品质,千方百计地为油茶产业注入强劲动能。
据天柱县林业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袁昌选介绍,目前,天柱县油茶种植面积已达43万亩,其中投产面积30万亩;2024年油茶产量可达1.5万吨,综合收入有望突破5亿元。
产业同链、科技同兴。如今,天柱县加快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高歌起,无限生机绽沃野,除了科技赋能的羊肚菌、蛋鸡、油茶外,东风红缨子高粱、公闪糯小米、石洞仙草等特色优势产业都让群众的口袋更加殷实,更蕴含着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合约共治 和美乡村可及
“现在环境比以前好太多了,村里干干净净,地上没有垃圾,心情不由得变好了。”
环境变好,是天柱老百姓这几年对乡村最直观的感受。
农家小院鳞次栉比,蓝天白云相映成景。在渡马镇共和村,只见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落、宽阔平坦的乡村道路、绿意盎然的田园风光、丰富多彩的彩绘墙体……所到之处,目之所及,均是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之意油然而生。
为何共和村如此美丽?
渡马镇党委副书记杨海燕揭秘,共和村通过创建“合约食堂+”模式,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切实提升村容村貌,营造清洁有序、健康宜居生活环境的同时,还以功夫村庄为依托,综合运用3A级旅游景区资源优势,持续推进旅游业健康发展,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共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唐安厚介绍,自实施“合约食堂+”和“积分超市”模式管理以来,村里变化的不仅是村庄环境、群众观念和行为习惯,还促进了产业覆盖、旅游增收、文化惠民等,“群众的生活品质、经济收入、精神状态也一年比一年好。”
春风化雨时,花开遍地香。在天柱,与共和村一样,邦洞街道赖洞村、蓝田镇东风村、坪地镇三鑫村、高酿镇地良村等村寨的变化也可感可及,当地都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和美乡村而华丽转身,成为人人向往的美好之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油然而生。
美好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题中的应有之义,而加强基层治理,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
围绕农村滥办酒席引起的铺张浪费、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天柱县不断探索实践,以创办“合约食堂”为载体,通过党员示范带动群众集中办理正常的婚丧嫁娶酒席,拒办子女升学、乔迁新居、生日庆典、参军入伍等酒席,加强基层治理,深入推进乡村善治,力促乡风文明。
针对农村文化生活匮乏、群众矛盾纠纷突发等问题,天柱县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将多个村寨的“合约食堂”办酒场所转化为集村民议事、调解纠纷、政策学习、开展文化活动的综合场所,让其实实在在地成为群众身边的“大讲堂”。
“平时‘合约食堂’由村集体合作社承包出去,旅游旺季开展旅游接待,平时开展长桌宴、干部培训等活动,‘合约食堂’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延伸。”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坌处镇三门塘村“合约食堂”既是形象代表,又是功能体现,三门塘村驻村第一书记姚自兰表示,“墙上挂着‘成由节俭败由奢’‘浪费粮食可耻、节约粮食光荣’等俗语既能约束大家的行为举止,又能助力大家养成良好的习惯。”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塑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既是加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也是高效推进基层治理的根本保障。
为不断深化“合约食堂”基层治理、丰富“合约食堂+”,天柱县通过推广“合约食堂+产业发展+村民议事+民主自治”等组织方式,不断延伸服务管理链条。
其中,在“合约食堂”建立农特产品收购站,着力解决农特产品销路难题,力促外销、带动内需,从而壮大村集体经济。
同时,以“合约食堂”为纽带,促进村民议事、推动民主自治、推广“合约食堂+旅游服务”等,以进一步解决村级各类矛盾纠纷、大幅提升村民共建共治力度,全面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在此基础上,开创“积分超市”管理模式,鼓励村民用日常参与乡村振兴发展、村寨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的积分到超市兑换相应的日常用品,主动投入到乡村治理工作中来。
目前,蓝田镇东风村、社学街道双溪村、渡马镇龙盘村、石洞镇石洞村、瓮洞镇光明村等20多个行政村均通过“合约食堂”“积分超市”,用实际行动,让农家院落焕发新颜;以点滴小事,密切党群关系,携手用乡村治理“金钥匙”开创乡村振兴新图景。
乘风破浪,千帆竞发。未来,天柱县将持续坚持党建引领,用实干之姿、奋进之笔,力促产业更兴旺、乡村更美丽、乡风更文明、治理更有效、村民更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