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贵州民族大学 发挥特色优势 推普共绘同心圆 2024年09月23日

贵州民族大学“推普兴乡 伴我成长”社会志愿实践团队在黔东南州榕江县的幼儿园开展趣味推普活动。

贵州民族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在黔东南州榕江县古州镇六佰塘幼儿园建立推普工作站。

肖知潞 任伟

走进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幼儿园,开展趣味横生的语言游戏和活动,精心设计一系列富有针对性且生动活泼的普通话教学方案,一对一指导学生规范普通话发音;深入少数民族群众聚居村寨,了解当地语言使用现状,开展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工作研究……在第27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期间,贵州民族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忙碌而充实。

丰富多彩的推普周活动是贵州民族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日常推普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

贵州民族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自2021年9月立项建设以来,扎实履行职责担当,结合贵州民族大学资源禀赋,开展语言培训与语言服务、推普示范站点建设与推广、民族地区推普工作研究和国家语言文字学科话语建设研究,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 创新教学寓教于乐 推普种子播撒童心

“小朋友们仔细听,动画片里的小动物谁说的是普通话?谁说的是方言?”近日,一堂“欢迎大家来找茬”的普通话创新教学课正在黔东南州榕江县古州镇六佰塘幼儿园进行。这是贵州民族大学“推普兴乡 伴我成长”社会志愿实践团队针对民族地区幼儿学生普通话发音问题创新设计的教学小游戏。

课堂上,小朋友们热情“找茬”,指出动画片中小动物的方言发音,并说出对应的普通话正确发音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实践队成员适时介入,用生动的例子和直观的口型示范,帮助小朋友们理解方言与普通话发音之间的差别。

推普小课堂上,实践队成员巧妙将普通话教学与推广融入绘本阅读、手工、绘画、歌曲、朗诵等游戏教学环节中,讲解普通话的发音技巧,纠正日常生活中的易错发音。

为将推普工作前移落地,贵州民族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积极开展推普示范点建设,六佰塘幼儿园就是其中之一。基地成员定期前往推普工作站,帮助指导工作站加强普通话推广教育,创设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不断提升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普通话能力。目前,已先后在黔东南州黎平县黄岗侗寨、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苗寨、安顺市关岭自治县永宁布依寨、铜仁市玉屏自治县第三小学、黔东南州榕江县古州镇六佰塘幼儿园等建立了推普工作站,开展“传颂经典启智润心·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推普兴乡·经典诵读”等活动。

每年暑假组织师生到民族地区开展“三下乡”活动,是贵州民族大学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实践。基地协同学校团委,发挥少数民族大学生兼通“民汉双语”的优势,精心组织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推普“三下乡”活动。

2023至2024年寒暑假期间,有“四海同音”“推普兴乡 伴我成长”“同语同音”“典耀中华”“风华党韵”等30个志愿者团队、近600人次,走进2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参与推普工作。

■ 调查研究精准施策 助力民族地区语言发展

为了深入了解并促进普通话在黔东南州榕江县的普及,近日,贵州民族大学“推普兴乡 伴我成长”社会志愿实践团队深入榕江县车民街道,开展民族地区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像这样由专业教师与学生志愿者共同组成的推普实践团队,在贵州民族大学有很多个,遍布全省民族地区。

“我省是多民族多语种省份,全省的推普重点是边远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了解少数民族群众的语言使用情况是推普获得成效的前提。”贵州民族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常务副主任、文学院院长吴电雷说。近年来,基地积极开展全省少数民族群众语言使用情况调查,为政府制定民族地区的推普政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2021年开展“贵州省雷公山、月亮山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使用情况调查”,涉及10个民族村寨;2022年进行的“贵州边远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调查”,涉及黔东南、黔南、黔西南3个自治州、10个自治县近30个民族村寨;2023年组织了“贵州省移民安置社区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使用情况调查”,涉及5个多民族安置社区;“国家通用语言学习使用情况台江县调查”,覆盖黔东南州台江县10个乡镇(社区);2024年组织的“贵州省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使用情况调查”,深入黔东南州榕江、凯里等地开展调查研究。

在此基础上,该基地分析贵州不同少数民族语言的特点和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困难,以及影响因素等,提出少数民族学习普通话的策略和推普路径与建议。同时,针对少数民族在学习普通话中存在的母语干扰和语音矫正等问题,组织编写了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地区群众学习普通话的学习读本,目前已完成了苗族中部方言《苗族学习普通话读本》、苗族西部方言《苗族学习普通话读本》和《布依族学习普通话读本》。

■ 师资培训强基固本 共筑语言教育新未来

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获取。贵州民族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主动承担并完成国家语委、省教育厅(省语委)、省民宗委的各项培训任务及其他社会语言培训工作。

2021年,该基地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先后为黔东南州剑河县、安顺市关岭自治县、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谢通门县等开展了4期“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培训”,参训人员共360人;开展“全省民族和农村地区教师普通话培训”,参训人员100人;开展“全省法官双语培训”,参训人员70人;开展“贵南高铁乘务人员少数民族语言培训”,参训人员80人;开展贵州省民宗委“民汉双语考官”培训,参训人员200多人次。

该基地还结合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工作目标,试点开展“普通话+”系列语言服务。2022年,在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举办了“西江苗寨苗族妇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民族文化培训班”,参训人员40余人。2022年,在贵州民族大学对口帮扶点黔东南州镇远县开展普通话播音艺术教学和普通话测试活动,镇远县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导游共426人参加活动。2023年,基地在西江千户苗寨挂牌建立工作站后,连续为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景区的讲解员举办两次普通话培训,参训讲解员50余名;2024年,“苗文计算机输入法培训”有100余人参加。

贵州民族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通过集中讲授、个性辅导、实践练习、水平测试等教学形式,使培训人员增强了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升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教学水平。

“下一步,基地将紧紧围绕语言工作的中心任务,结合民族地区推普和乡村振兴文化建设目标任务,持续细化‘小手拉大手’学习普通话和‘大手牵小手’传承少数民族语言活动。”吴电雷说,将通过积极探索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科学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有效路径与办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图片由贵州民族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