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花开遍地分外香 ——全省扎实推进“两改两治理”工作见成效 2024年09月23日

干净整洁的黔西南州贞丰县白层镇坡烂村一角。 邓钺洁 摄

张云开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对农村改厕改圈、生活垃圾和污水等改建治理提出明确要求,“两改两治理”成为我省“三农”工作的重点之一。全省各地积极推进此项工作,典型经验遍地花开。

贵阳贵安:

坚持统筹推进 建设和美乡村

在改厕上,贵阳贵安坚持室内厕室外厕同治、公厕私厕同治、治厕治水同治,并发布全省首个市级农村下水道水冲户厕建设及管理领域地方标准,建立健全农村厕所建管运维机制体系,改建农村户厕8.6万余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行政村公厕实现全覆盖。

在改圈上,围绕“能分、能治、能养”工作重点,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整县推进项目3个,推广打造圈舍示范点10个,建成种养循环示范基地2个,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在治理污水上,因地制宜推广分散式、集中式处理模式,完成农村供水保障工程29个、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程32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45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30条。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0%。

在治理垃圾上,抓好“分、投、收、运、处”五个环节,规范设置农村收集收运点1.5万余个,30户以上自然村寨收运体系达100%,持续推进农村垃圾治理规范化、标准化。

遵义市湄潭县:

“四个一批”推进农村改圈工作

保留修缮提升一批——对现状仍具有利用价值及农村乡愁的畜圈保留修缮,提升人居环境和村庄面貌。

拆建改建利用一批——对正用于养殖或农户有意愿养殖的烂畜圈,结合农业设施用地或宅基地审批,取得用地手续后就地改建或拆除重建。也可根据需求改建成停车场、杂物间、小作坊、小电商点,按照“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宜药则药、宜花则花、宜养则养、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进行利用。

拆除复垦变现一批——对地势偏远、破损严重、无利用价值,严重影响村庄面貌的烂畜圈拆除复垦。为集体建设用地的,单块面积大于66平方米的地块,可由农户自行拆除、复垦,按补偿标准进行补助后,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盘活利用。拆除后需要就地用于经营性项目建设的,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方式,由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中收储后盘活利用,为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拆除绘图存档一批——对地势偏远、破损严重、无利用价值的烂畜圈,农户不愿意复垦的,形成建设用地指标,后期有需求建设的群众,先对宅基地进行确权颁证,进入不动产登记库。同时,对地块当年影像及现场照片存档,由镇村承诺根据需求修建。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梭戛乡:

治理“脏乱差” 乡村“绿净美”

为进一步改善村庄人居环境,着力解决脏乱差问题,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梭戛乡高兴村开展“两改两治理”,升级、改造老旧设施,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如今的高兴村,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便利、人居环境舒适。

今年,高兴村新(改)建卫生户厕156户,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5%以上;改圈40户,建设化粪池1个,现正新建圈舍12户;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套;新设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7个。

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项目开工前,梭戛乡通过村民直议、四议两公开、坝坝会等方式,充分征集群众实际需求和意见,最终聚焦群众反映的难点、堵点,制定乡级“两改两治理”实施方案。

充分发挥村集体统筹协调作用。“两改两治理”项目实施由高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具体承担,合作社对农户奖补资质、选址、技术模式、材料设备等内容进行确认,严格按照施工标准组织当地村民参与施工,实现村集体与群众双增收。合作社实行常态化管控机制,对改造后的设施进行维护。同时向群众宣传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引导农户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安顺市:

示范带动引领 建设美丽家园

安顺市注重突出村民主体、突出地域特色、突出示范引领、突出农事特性,充分发挥“两改两治理”试点示范带动作用,指导各县区广泛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全面推进农村整脏治乱拆违,促进农村地区改变不良生活陋习,建设美丽家园。

随着“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村社会内在活力、农民群众内生动力得到不断激发,农户房前屋后的“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逐渐成为农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道路、广场、河湖等公共区域更加干净整洁,涌现出了西秀区茶岭村、安顺经开区牛蹄村、普定县靛山村、镇宁自治县桐上村等一大批宜居宜业村寨典型。镇宁自治县宁西街道高荡村等3个村获评农业农村部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紫云自治县猴场镇小湾村等10余个村(居)获第七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

毕节市纳雍县寨乐镇新寨社区:

治理农村污水 共护河畅水清

毕节市纳雍县寨乐镇新寨社区深入推进“两改两治理”工作,巩固提升全村环境卫生整治成效,加强村民自我管理,实现全村道路干净整洁、沟渠清澈透明、村庄环境优美。

该社区因地制宜选择污水治理模式和管网铺设,就近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将污水集中收集输送就地处理。充分利用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加强排查检查和管理维护,有效管控污水乱排问题。

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新寨社区成立七人议事制度,召开会议讨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事项,对议定内容形成台账,提请村“两委”审议通过后在全村执行。通过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等方式,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推动人居环境持续向好。

围绕在建的“9洞18河”景区,联合新寨社区农旅融合产业示范园优势,形成农旅产业发展示范点,串珠成链,系统改善周边人居及景观环境,达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和美乡村新格局。

铜仁市碧江区:

聚力两污整治 扮靓乡村环境

铜仁市碧江区紧紧围绕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覆盖率达99%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40个行政村的目标任务,按照承前启后、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实际推行“三格式化粪池+小微人工湿地”和“分散小三格化粪池+集中大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以自流净化为主的厕所粪污治理模式减少投资,并有效解决后续管护问题。

目前,已上报完成40个行政村污水治理,其中30个村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全区计划今年全面完成55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及农村环境整治。

在下辖15个乡(镇、街道),建成1056个智能垃圾收集点,设置4135个果皮箱,300辆电动垃圾收集车;每24个收集点配备一辆3吨吊臂式垃圾压缩清运车;每村配备1至3名村寨保洁员。形成“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的收运处置体系。

黔东南州:

找准治水突破口 推进“两改两治理”

黔东南州以“治水”为切入口,破解治理难题。将“两改两治理”纳入州委常委会2024年调研式推进重点工作调研课题,以解决农村厕所“使用难”、规模以下畜禽养殖粪污“治理难”、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运行难”为小切口,按照边调研边破解难题边推动工作、边调研边整改边出成效的思路,及时建立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采取强有力措施推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以试点创建为抓手,提升治理水平。该州统筹省级污染防治资金、农业现代化专项资金和县(市)级自筹资金629.46万元,启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试点32个,厕污共治试点73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696个,“两改两治理”试点村31个,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批符合黔东南实际、务实管用的治理经验和技术模式。

黔南州龙里县冠山街道五新村:

念好三字诀 打造宜居环境

突出“准”字,找准问题症结,明确工作方向。黔南州龙里县冠山街道五新村组织网格员对辖区“两改两治理”工作开展全面摸排,全面排查农村厕所改造、圈舍改造、污水治理、垃圾治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详细的问题清单,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召开院坝会,动员群众参与“两改两治理”工作。

强调“严”字,确保工作质量。在厕所改造、污水治理等工程建设中,该村严格按照“贵州省农村圈舍改造技术方案”“龙里县2024年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要求”等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达标,严格把控工程质量。

注重“管”字,加强长效管理,巩固工作成果。该村建立健全农村厕所、污水治理等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引导群众参与管理,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黔西南州贞丰县白层镇坡烂村:

创新工作方法 乡村提质增颜

黔西南州贞丰县白层镇坡烂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探索建立“125”工作思路,为乡村振兴提“质”增“颜”。

“一引领”强推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建强党支部“战斗堡垒”。

“两抓手”提质效。一手抓突出群众主体,聚焦“两改两治理”,由村党支部牵头,组织群众参与庭院改造,同步增加务工收入;另一手抓共商清单,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入户共商共议共决。

“五举措”抓长远。宣传氛围抓起来;村规民约用起来;“四个一点”建起来(群众出一点、能人捐一点、帮扶单位帮一点、政府投一点,推动庭院经济建设);重点人群动起来;评比活动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