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奋力担当高校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2024年03月27日

彭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战略部署。高校作为精神文化高地、文化强国要地,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更加坚定文化自信自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校在建设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独特优势,以实际行动奋力答好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高校卷。

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人才支撑。当代大学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创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主体,也是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生力军。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是“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牢牢把握“七个着力”要求,找准“新时代”方位,坚持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切实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要更加突出大学生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培育,综合运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大课堂”等手段,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程,打造更多思政“金课”,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着力提升思政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科学性,切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同时,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各门专业课,充分挖掘课程思政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弘扬奋斗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落地生根、接续相传。要积极整合高校博物馆、校史馆、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等文化资源,提升以文化人能力,努力培养拥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担当,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加大研究阐释成果产出,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校是理论研究的重要阵地和理论宣传的前沿阵地,承担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职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民族记忆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高校要以保护传承、研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理论、历史和实践的角度加强以传承项目为重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着力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价值与内涵,探索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理念与路径,深化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和阐释,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力量。近年来,贵州财经大学整合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院、艺术学院、法学院、体育学院以及民族地区长征线路红色文化遗产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文化产业研究院、贵州旅游经济与管理研究院等研究力量,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推出有价值、有分量的研究阐释成果。

彰显社会服务价值导向,为繁荣多彩贵州特色文化作出应有贡献。高校是文化重地、人才高地和育人基地,具有重要的社会服务职责。作为贵州高校,要争当文化创新生态链“链长”,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优势和学科资源优势,立足服务贵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深入挖掘贵州特色文化、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讲好贵州红色故事,发挥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的最大价值,凝聚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推出更多优质文化成果,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为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作出积极贡献。近年来,贵州财经大学依托落户在校的“贵州省文艺名家工作室”等重要载体,创作了“红军长征在贵州”原创歌舞史诗,将红色文化与美育、宣讲、歌舞、诗歌结合,创新了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方式、课程思政形式。积极参加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为讲好贵州故事、传播好贵州声音,推动贵州特色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作出新担当新作为。

加强校园文化创新建设,努力开创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工作新局面。文化的传承创新在于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高校要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创新建设,不断推出校园原创文化精品,深化“五育并举”工作,筑牢师生精神家园,更好担负起高校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近年来,贵州财经大学注重发挥高校先进文化高地的作用,依托各类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湖畔小剧场”“贵财有约·名家零距离”“厚植文化底蕴 传承国学经典”传统文化节、“千年粽情,诗意绵绵”端午诗会大赛、“月圆中秋颂”经典诵读活动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让学生们在参与活动中更加深切地感知中华文化魅力,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影响力、吸引力,增强文化自信自强,厚植新时代青年家国情怀,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不断开创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工作新局面。

(作者为贵州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