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
近年来,铜仁市各地检察机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司法办案主责主业,聚焦法定领域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依法能动履职,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司法服务。
碧江:公益诉讼 助力城市无碍更有爱
“以前过马路,跟着车流走,很危险。现在好了,天桥加装了电梯,坐着轮椅从天桥通过,既安全又方便。”9月24日,碧江区人民检察院在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活动中,一位坐着轮椅的老年人向检察官说:“感谢检察机关为我们这些行动不便群众考虑。”
今年3月初,碧江区人民检察院在开展“检察蓝守护夕阳红”公益诉讼专项活动中,通过公益诉讼志愿者举报发现铜仁市民族中学门口、铜仁市妇幼保健院门口人行天桥无障碍电梯框架修建完工多年,但无障碍电梯一直未安装投入使用,无法满足老、幼、病、残、孕等特殊群体的出行便利,周边群众反映强烈,相关行政机关未依法及时全面履职,致使社会公共利益持续受到侵害。
为让特殊群众出行方便,该院积极向无障碍领域专家咨询请教,听取残联、老龄委等部门意见,为公益诉讼检察监督提供有力的专业支撑。该院邀请负有监管职责的市、区两级城市综合执法局召开诉前磋商圆桌会,会议同时邀请了市人民检察院、区残联、律师代表、老年群众代表、社区干部代表等参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同时,向负有管理责任的铜仁市城市综合执法局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尽责履职。
收到检察建议后,铜仁市、区两级城市管理部门积极尽责履职,不到1个月时间,全区人行天桥均安装了无障碍电梯,赢得了市民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该院还对辖区农贸市场、商场等公共场所建设无障碍设施、对19座公厕马桶及其通道进行了整改,让特殊群体真切感受到城市生活的便利,平等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近年来,该院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社会关切的民生热点问题,始终牢记“人民检察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双赢多赢共赢的工作理念,加强与行政机关的协作配合、同向发力,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合法权益。
德江:做实民事支持起诉工作 为群众维权撑腰
今年来,德江县人民检察院积极开展民事支持起诉专项工作,依法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积极参与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以精准监督为指引,以提质增效为抓手,多措并举做实民事支持起诉工作。仅今年,共办理支持起诉案件40件,促成和解33件,帮助33名困难群众追回劳动报酬39万余元。
建立支持起诉协作机制,筑牢弱势群体合法权益“防护墙”。与法院、司法等9家单位建立了民事支持起诉协作机制,在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跟进监督等方面协作配合,优化资源配置,以服务乡村振兴、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为着力点,搭建沟通联络“桥梁”,进一步推动多方形成合力,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司法环境,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延伸支持起诉职能,做好“诉前”调解文章。通过与法院协作,共同开展释法说理,全力化解矛盾纠纷,在做好民事支持起诉的同时,做好诉源治理,通过诉前调解引导双方当事人和解,使申请人的合法权益更好更快实现,促进案结事了人和。
做好支持起诉公开听证,让检察权在阳光下行使。运用“民事支持起诉+检察听证”方式,邀请人民监督员和人大代表,组织相关当事人召开公开听证会,听取各方意见,使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更加公开透明,传递化解社会矛盾和普及法治理念等多重司法价值。
践行融合履职,为弱势困难群体排忧解难。以“支持起诉+公开听证+司法救助”一体化融合办案模式,不断形成用法治合力解决群众诉求的生动实践,与各方力量一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支持起诉案件中体现司法温度。
玉屏:支持起诉 当好困难群体守护人
近年来,玉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依法能动履职,积极开展民事支持起诉工作,力争以最优法治产品做优做实人民至上。近3年累计办理支持起诉案件59件,促成和解19件,帮助106名困难群众追回劳动报酬140余万元。
立足职能定位,服务发展大局。该院充分发挥支持起诉职能,找准民事支持起诉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主动参与党委、政府相关涉众信访事件处理,防范和化解群体性社会风险。同时,注重发现个案背后的深层次社会问题,及时制发检察建议,促进社会治理。
建立健全机制,提升办案质效。该院用好调查核实机制,充分运用调查核实权,弥补困难群体自身取证能力有限的问题。完善援助救助机制,在开展支持起诉工作中积极探索运用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度,在支持起诉中体现司法温度。健全调解和解机制,在尊重当事人双方意愿的前提下,通过开展调解和解,以最少司法资源解决矛盾纠纷。
注重工作延伸,促进源头治理。该院加强联动协调,坚持双赢多赢共赢工作理念,形成保护困难群体最大合力。强化专项整治,对支持起诉中发现的民事审判程序违法行为予以监督,推动法院启动专项排查。堵塞管理漏洞,办案中注重发现案件背后的管理漏洞,并及时予以监督,督促建章立制。
玉屏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主动作为,依法履行提供法律咨询、协助申请法律援助、协助收集证据等方式,为困难群体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同时聚焦个案背后的深层次社会治理问题,通过精准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督促职能部门履职尽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法治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