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笔者走进罗甸县龙坪镇马草村雨万火龙果种植基地,一个个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压弯了枝条,在绿叶掩映下显得诱人。种植基地负责人彭明万正忙着和工人一起采摘。
“又是个丰收年!”
彭明万看着30亩的火龙果种植基地高兴地说,今年的果子比去年好很多,个头大、圆润,价格也好。
“00后”的彭明万,马草村人。2021年初,看着家乡交通巨大变化,政府也出台了各种创业支持政策,他决定返乡创业,种植火龙果。
但现实并非一帆风顺。
资金缺乏是第一关。“村委会知道了困难,主动介绍农村信用社的惠农贷款。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很快贷到款,解决种子和土地流转等费用问题。”
资金问题得到解决,秧苗很快种到土地里。此刻,技术难题找上门。
不会授粉,不会修枝,不懂得观察果树是否生病。因为不懂技术,彭明万的果树生了很多虫子,“想用杀虫剂,又怕控制不好量,反而对果实有影响。”在他焦灼之际,村委会工作人员再次上门,牵线搭桥介绍了有丰富经验的火龙果种植户。经过老师傅的支招,彭明万购买“杀虫灯”,既消灭虫害,又确保绿色环保。
与此同时,彭明万了解到县、乡、村经常组织农技专家举办讲座。从那以后,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去旁听,课后还会向老师请教种植问题。
“人生如闯关,关关难过,关关过”。当资金、技术问题迎刃而解,第三轮考验来了,这次是销售问题。
“我的火龙果又大又甜,就是找不到固定的销售渠道。”彭明万着急。作为一名年轻人,他深知靠固定、刻板的生意经是无法打开局面,需顺势而为,“现在是网络时代,就借助网络的力量打开销路。”
直播带货、朋友圈登“广告”,捕获了用户的心。
“今年以来,我已经卖了2万斤左右火龙果,客户遍布北京、上海、重庆和四川等地。”彭明万说,如今,每天上门收购的客人以及订货电话络绎不绝,预计年总产量达3万斤,产值有12万元。
有了好“钱”景,更增添大干一场的决心。
“明年,我打算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引进新品种,提高宣传度,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谈到未来发展规划,彭明万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