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黔西花溪乡 做优创业就业环境 返乡群众增收有道 2023年09月26日

通讯员 钱虹宪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翟培声

“这是豆粕和玉米,还有我们专门用于提高蛋鸡免疫力的中草药。”9月20日,黔西市花溪乡挖陇村的村民黎利敏一边听着同事的讲解,一边细心操作。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她将一袋袋用于喂养蛋鸡的原材料倒入搅拌机中混合。不一会儿,特制的中草药蛋鸡养殖饲料就通过传输管道送到鸡舍的每个喂食槽中。

过去,黎利敏在贵阳一个家具厂务工。2021年,家具厂效益下降,她的工资也随之减少,面临失业的风险。同时,黎利敏的孩子即将入学,在外务工就意味着无法照顾孩子。

正当黎利敏犯愁之时,得知老家挖陇村合作社要建设蛋鸡养殖场并开始招工,她联系村合作社了解养殖场的工资待遇和工作内容后,决定返乡务工。如今,黎利敏在挖陇村蛋鸡养殖场上班每月有3500元的保底工资,效益好时还有几百元的奖金,“在家门口上班,可以照顾老人小孩,安心多了。”

近年来,花溪乡在优化就业创业环境持续发力,一方面,鼓励能人返乡发展产业,引导返乡群众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政策解读、资源对接等服务,帮助其破解经营瓶颈。

在花溪乡瓦房村,徐玉林夫妇返乡创业当上了老板。

“2018年以前,我们在外地从事餐饮行业,看到肉兔养殖的前景好,又了解到家乡对返乡创业有帮扶政策,就商量着回乡养殖肉兔。”徐玉林说,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夫妻俩掌握了肉兔养殖技术,养殖规模从最初的几百只逐渐发展到如今的1万多只。目前,养殖场的肉兔月均出栏4000只,主要销往四川等地,年产值200万元,还带动了村民就业。

“从建设养殖场发展到现在,用地、资金、用电上出现困难,政府都帮我们协调解决了。”徐玉林说,“我们会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带动周边乡邻一起增收致富。”

如今,花溪乡越来越多村民返乡就业创业。花溪乡副乡长张弢说,“未来,花溪乡将按照返乡群众各自的专业领域、工作职业等进行精准分类、建档造册,并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和返乡能人的个人意愿,找准乡村产业与人才发展共赢的交汇点,让他们才尽其用,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带动更多群众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