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机收减损大比武 2023年09月26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文菂 张开学

9月19日,贵阳贵安2023年粮食作物(水稻)机收减损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活动在贵安新区高峰镇龙宝村拉开帷幕。

入秋以来,贵安新区多地水稻陆续进入收获期。被选为本次比赛场地的龙宝村千亩坝区现代农业示范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1056亩示范田,亩均产量达652.11公斤。”提起上周省里专家组的测产结果,龙宝村党支部书记吴啟胜十分自豪,“我们这里可是高峰镇的粮食主产区,有良田3600多亩呢!”

“在同等条件下,选取这里为场地,有利于比赛的公平、公正。”贵阳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农机推广服务站副站长陈华勇介绍,“这块田土地平整,适宜机械化收获。另外,这里的水稻品种统一,栽培管护一致,成熟期也一致。”

下午两点,随着主持人“比赛开始”一声令下,首轮参赛的5名农机手有序登上农机,安全检查和调试、适应后依次下田。

阵阵轰鸣声四起。前方拨禾轮快速转动,收割机驶过的地方留下一排排几乎齐高的稻茬。据了解,本次大比武参赛选手都是来自贵阳市各区(市、县)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机手,均持有有效期内的联合收割机驾驶证。

“这一茬是15厘米,这一茬是19厘米。”在7号比赛田块,裁判员夏松超拉着钢卷尺,在2平方米的随机取样区内进行测桩。其余几名裁判员仔细捡拾着漏收的谷粒,一边互相提醒:“空壳的不要,要饱满的谷粒。”他们即将把这些谷粒(即损失籽粒)进行称重,计算出取样区的损失率。

经过两轮比赛,来自白云区的农机手李华海获得第一名。

本次比赛裁判长、贵阳市农业农村局正高级农艺师蔡健向记者介绍,这是贵阳市首届粮食作物(水稻)机收减损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活动,主要考查参赛选手安全意识、熟练程度、漏收情况、机收损失率等几方面,“其中最核心的机收损失率,按照国家标准,全喂入式收割机水稻的允许总损失率为不超过3.5%,机收损失率对粮食生产安全意义非常重要。一亩水稻田里,机收损失率每降低1%,在不增加任何生产成本的情况下,能增产粮食10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