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慎毅
近日,多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在12306平台买票时出现全程余票充足但区间票无票的情况,怀疑是否让旅客“买长乘短”。9月21日晚,12306客服表示,确实会存在全程票还有区间票售完的情况,因不同区间段的票起售时间有所差异,铁路部门将优先满足乘坐全程的旅客的需求。(9月22日《环球时报》)
今年8月,中国铁路曾发文称,运能紧张的情况下,会优先满足长途旅客,是为实现运力资源的最大化。就铁路部门而言,优先满足乘坐全程的旅客的需求,是在运能阶段性紧张时的一种策略,体现了铁路部门对运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然而就乘客而言,“买长乘短”并不是他们的主动选择,而是由于购票的限制所导致的。运力资源最大化利用没错,但也要兼顾公平最大化。
对铁路部门为国庆旅游付出的努力,我们给予认同。但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铁路部门一方面要用更加透明便捷的信息披露和有效的客服支持来提高乘客购票体验。比如,放票的时候能不能给个统一的时间点,或者提前一天公告一下?而不是随机放票。乘客不可能每天24小时每分每秒时刻刷新页面,为何不给个公平抢票的机会呢?一方面,也要优化车票分配算法,增加区间车票的分配比例。比如,就有网友举例建议:历史数据显示西安始发到洛阳龙门的乘客比较多,但购买郑州出发的乘客并不多,造成郑州往后票额浪费,那么,这部分票额比例应该纳入与龙门的共享票额池,如果郑州有购买济南的乘客,就释放给郑州。这样一来,既照顾了始发局内乘客,也实现了席位复用效益最大化。
这又让人想起“买短乘长”。铁路部门规定,对乘客执意越站乘车,持失效车票乘车按无票处理,到站后除补票外还将加收50%的票款,并会同有关部门对其增加不良诚信记录。铁路部门维护自身利益而规范“买短乘长”,那么,对自己有利的“买长乘短”,也不能“双标”。
当然,作为乘客,也要理解铁路部门的难处,对于短途,不妨选择汽车等方案,而不是“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