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从濒危品种到产业名片 香炉山鸡飞上枝头变“凤凰” 2023年08月31日

林中饲养的香炉山鸡。 (凯里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香炉山鸡种鸡舍。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丹 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丹

一阵秋风拂过,林中树叶沙沙作响,栖息其中的鸡群,或追逐嬉戏,或树下觅食,或引吭高歌,为寂静的山林带来生机与活力。

“这就是我们的‘香炉山鸡’,经过10多年的保种繁育,已从濒危地方品种变为凯里市一张产业名片。”凯里香炉山鸡良种繁育园区基地负责人潘成勇语带自豪。

“香炉山鸡”的前身是黔东南土鸡,是一个以凯里为主养区的地方品种,以散户放养为主,为苗侗群众招待贵客的上等佳肴,也是当地长期以来妇女产后的滋补品。据黔东南州农业志记载,1937年,凯里市(原炉山县)有1.51万户养鸡,户均养鸡3羽。

作为土生土长的凯里人,潘成勇对黔东南土鸡“情有独钟”。

“简单放点盐和胡椒,就能煮出一锅肉质细嫩、汤香味美的好鸡汤。”在潘成勇的童年记忆里,黔东南土鸡的味道最是回味。

遗憾的是,近30多年来,受外来鸡种的冲击,这一鸡种饲养量锐减,大部分被杂交,杂交后代也逐渐失去品种特征特性。2007年,潘成勇的妻子王华敏走上了“保种路”,从边远乡村挑选了500来只原始鸡种,经过不断淘汰、筛选,最终培育出了性状稳定、毛色和体型一致的黔东南土鸡保种选育原始核心群。

2009年,王华敏成立凯里市凤凰苑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对这一地方鸡品种集中组群选育、扩繁和林下规模养殖示范,探索无公害生态养殖技术和方式。为更好地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一地方鸡品种经专家研究确定,以凯里市名山“香炉山”命名为“香炉山鸡”。

“从濒危到起飞,‘香炉山鸡’一路得到省、州、市的大力支持。”潘成勇介绍,作为“香炉山鸡”种质资源保护和供种的唯一一家有资质的单位,凯里市凤凰苑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并没有“单打独斗”,而是在上级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聚合力量将这一鸡种发展壮大。

早在2010年,“香炉山鸡”就被我省科技、农业等部门立项为农业科技攻关和品种保护与开发项目,以凯里市凤凰苑畜禽养殖有限公司为承担单位,联合贵州大学、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凯里市畜牧兽医局,共同开展“香炉山鸡”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攻关。课题研究期间,完成原种扩群2000套,繁殖群种鸡3000套,推广示范户126户,林下生态养殖142万羽,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2014年12月,在各级科技、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凯里市凤凰苑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在凯里市三棵树镇格冲村,建成占地54亩、功能齐全的“凯里香炉山鸡良种繁育园区”。同时,园区也是格冲村的远程教育林下养殖的培训基地。

“园区已具备年产鸡苗400万羽、商品‘香炉山鸡’2万羽的规模。”潘成勇说,截至目前,凯里香炉山鸡良种繁育园区已向黔东南、黔南、黔西南、毕节、六盘水、铜仁等地累计供应“香炉山鸡”种苗600多万羽,农户养殖“香炉山鸡”产值达5亿多元。生产的“香炉山鸡”商品鸡、商品蛋远销上海、北京、深圳、黑龙江等地,深受消费者欢迎。

“‘香炉山鸡’正飞上枝头,变身产业振兴的‘凤凰’。”凯里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秀春表示,“香炉山鸡”已与凯里酸汤、凯里生姜、凯里香葱、凯里平良贡米等同列为凯里农业名特产品,农业部门将继续加强“香炉山鸡”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申报项目资金,扶持该产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