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7

治理与发展相得益彰 2023年06月17日

朗溪镇昔蒲村果农采摘桃子。

六月,骄阳似火,烈日下的印江,城市污水处理改迁工程二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塔吊林立的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分布在多个作业区,正紧张地绑扎钢筋、焊接支架、关模等作业,该项目作为印江城市发展配套的一项基础性民生设施提升工程,项目建成后单日污水处理能力达3万吨,将有力改善城区污水处理能力和标准,对印江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与城市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投资8879万元,新建的罗场乡污水处理厂,木黄、缠溪等乡镇实施的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也相继建成投运,这是印江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经济向“绿色”转型,发展向“绿色”转身。新常态下,印江树立全域绿色发展理念,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同时,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深入开展城乡绿色家园建设,实现生态建设和改善民生相得益彰。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过去不合理的乱砍滥伐造成植被破坏严重,导致印江朗溪等地水土流失严重,洪灾频发,石漠化与水土严重流失的恶性循环,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困难,一度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印江自治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生态修复、结构调整、速写增收为主线,采取“县—镇—村”三级联动机制、“改坡培土”等措施,逐步探索形成了“在石旮旯创造绿色家园”的“石漠化治理——印江模式”,将朗溪石漠化区域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0%以上,推动精品水果等产业发展,带动2.8万群众增收,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破坏带来灾难,治理换来生机,印江石漠化治理前后带来的两种不同结果,让印江人民深知绿水青山才是大自然馈赠最珍贵的礼物,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但想要守好这些“财富”,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需要全县人民共同努力,久久为功。

2022年以来,该县人民检察院办理生态环境保护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18件,补植复绿面积530亩,投放鱼苗21万尾,生态损害赔偿费用累计达300余万元。守护着印江的蓝天碧水净土,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贡献检察力量。

全县上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深度治本、精细治标,全面落实推行河长、林长制,先后制定林业、水库水坝、森林防火、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制度等,相继出台了《印江河流域保护条例》《印江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考核办法》等条例和法规,逐步建成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富有活力、管理高效的生态保护体系,实现生态良性循环。2018年,梵净山申遗成功,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印江全民参与功不可没。2022年,印江木黄镇成功创建成为全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美丽生态印江正转化为全民自觉行动。

此外,立足区域生态系统的优势和短板,今年印江将生态保护修复与产业生态转型,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相结合,按照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宜林则林、宜景则景原则,将“山水项目”视作利国利民利子孙后代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人财物”一体合力保障、“规建管”一体全程把控、“政企社”一体多方投入、“农茶旅”一体融合发展、“点线面”一体系统修复的“五个一体”方法路径,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项目总投资5.8968亿元,修复面积1157.64平方公里,占县域国土面积的58.79%。

从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初具规模,到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生活,再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实现良性互动,印江将持续不断走绿色发展这条路,促进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持续提升,厚植印江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