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体验梵净山西线特色民俗美食制作过程。
六月,气温已正式入夏,知了在树梢燥热地叫个不停。而铜仁市印江大罗桃花里漂流即将迎来一年最繁忙的时候。
“救生衣、皮筏艇、救生圈,这些设施设备都要再检查,一定要确保安全。”这几天,印江文旅局相关工作人员正指导该景区,紧锣密鼓地为今年的“开漂”做好各项准备。
立足于自身得天独厚的先天生态优势,印江大罗桃花里漂流项目位于该县杉树镇大罗村、新宅村境内的冷水河流域,距印江县城仅20公里,在弯弯曲曲的天然漂流河道两侧,峭壁挺拔险峻,树木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流速有急有缓,既有激荡瀑布的尖叫刺激,也有浅滩俯石的悠然惬意,常年20℃以下的河水,正是夏季消暑的不二去处。
抢抓贵州大力发展山地旅游的机遇,该项目整体规划以自然山水为主进行绿化、治理和提升,不仅有利于当地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而且还有利于推动当地喀斯特地貌的石漠化治理,更好地保护和提升区域的生态环境。项目自2020年7月建成开漂以来,及时弥补了铜仁市内没有漂流项目的空白,每到夏季,大罗桃花里已成为周边区县游客的热门打卡地,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双赢。
“去年从7月15日开漂,漂流季周一到周五客流量大概在400到500人左右,周六到周天800到1000人左右,今年随着后疫情时代旅游市场的全面复苏,人流量将会更大。”大罗桃花里漂流现场运营经理舒婷介绍。
旅游业的兴起,也让大罗村的村民看到了商机,每到漂流季,在漂流的终点处,各种小吃、冷饮摊点就有七八家,也有村民开起农家乐,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早在2020年试漂第一天,就创造了大罗村村民张金军卖“米豆腐”日收入达3000多元的美谈。
“过去还觉得这条河阻碍了出行,没想到现在发展漂流竟能给我们带来这样大的好处。”大罗村村民张金军高兴地说。
天然碧水变成了源源不断的绿色富民河,印江大罗桃花里漂流项目正是该县将生态价值有效转换为旅游产业的生动写照。
地处武陵山腹地梵净山西麓的印江,河谷纵横,森林覆盖率高达70%以上,负氧离子含量高,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区位优势,而这也是印江发展旅游业最大的看点。近年来,印江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把生态优势转换为经济发展优势的最有效途径,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不断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融化当地的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将山高林密、山多地少的地貌特点从过去的发展短板转换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强项长板。
位于西上梵净山必经之路的紫薇镇团龙村,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村位于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距离梵净山西大门7公里,距离紫薇集镇8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5%。过去,由于远离集镇,加之山多地少,不利于传统农业发展,村民们大多选择外出打工维持生计。但随着梵净山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地处西上梵净山必经之路的团龙村也迎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迎来了一波旅游热度,村民也吃上了生态旅游饭。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印江积极争取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集聚区及团龙特色民族村寨等项目资金2500余万元,重点建设团龙小学改民宿项目改造、长寿谷景区公共服务提升、古茶树管理步道、团龙藏酋猴园保护等项目,进一步完善团龙村基础配套设施及旅游业态提升建设。如今,团龙村从过去的穷乡僻壤变为了梵净山脚下的热门旅游村寨,还成功入选省级重点旅游村寨,藏酋猴也变成了吸引游客的独门资源,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团龙山庄自3月20日开门迎客以来,已接待了来自中煤集团山西、陕西分公司的职工及周边游客3000余人次用餐,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近年来,印江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以梵净山西线旅游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业,把生态优势转换为经济效益,2022年全县接待游客69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5.68亿元,走出了一条“两山”融合的绿色发展新路子,为印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印江自治县将奋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努力走出一条生态文明与文旅融合的发展之路,谱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