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农科院驻村工作队当好群众的“服务员”,这是甘溪乡双龙村驻村干部田世刚(左)查看农户种植玉米情况。
每一名驻村党员干部都是一面旗帜,他们始终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办好办实一桩桩便民利民事,当好群众的“服务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田干部,我种的玉米苗遭虫咬了,你快来地里帮我看一下。”
“不要急,陶加洋,我马上过来。”
田干部是省农科院驻石阡县甘溪仡佬族侗族乡双龙村驻村干部田世刚。接到电话后,他不到十分钟就到了陶加洋种植的玉米地。
“你这个就是被地老虎咬了,你用玉米面拌点杀虫双洒到地里头,过几天就好咯!”经过几分钟观察,田世刚把处置方式告诉了陶加洋。
陶加洋是双龙村本村人,68岁的他跟土地已经打了五十余年的交道。
“过去我们种地就全靠天吃饭,尤其遇到病虫害,我是既不认识也不知道怎么治理。”陶加洋说:“自从田干部来了之后,我种的几亩土地收成每年都在提高且品质也越来越好!”
不止于此,开展驻村工作以来,田世刚作为工作队里年龄最大的队员,充分发挥经验丰富的优势,竭尽全力帮助村民——
自费购买掌上高考填报系统帮助村里学生填报高考志愿;
向单位申请资金1万元为全村122户村民购买肥料;
申请到省农科院200亩茶叶专用肥料发放给村民;
……
两年来,田世刚通过努力协调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让村里的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被群众交口称赞的省农科院驻村干部不止田世刚。
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仅用了一周不到。这是省农科院驻聚凤乡柳坪村驻村干部宋吉轩解决柳坪村第八组、第九组村民生活区域手机信号覆盖弱,上网延时长,群众手机通话效果不佳难题所用时长。
“有一天,我去走访群众,村民郭开华就向我反映,他最近通过手机浏览网站的时候网速特别慢,而且打电话的时候声音也是断断续续。”宋吉轩说:“我经过实地检测后也发现郭开华所言非虚。”
为此,宋吉轩与驻村第一书记一起联系通信部门请求帮助,同时配合通信部门从站点基站、设备安装等进行网络优化,仅用不到一周时间,就为村民解决了这一难题。
在这支农科院帮扶石阡工作队的足迹中,类似这样走进一线、迅速解决群众困难的民生实事还有很多。
花桥镇鸭头坡村村民蒋思贵患上急性前壁心肌梗塞,难以行动,妻子要承担照顾他的重任,这让上有老、下有小的蒋思贵和妻子失去经济收入来源。
“帮助他家咨询政策,并在今年4月获得了每月2270元的生活补助。”省农科院驻村工作队副队长、鸭头坡村第一书记曹曦说:“我和村干部在摸排中发现这个情况后,意识到蒋思贵家可能有因病造成返贫风险,我们通过积极协调,帮助解决困难。”
不仅如此,曹曦还让蒋思贵享受到了农村医保的好处,蒋思贵家原来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负担重,一家六口人过去从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曹曦到鸭头坡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不断向他和家人介绍医保的重要性,并根据他家情况,帮助办理享受医保缴费优惠。
“本次患病,如果没有医保报销,蒋思贵需要支付14370.4元医疗费,但报销后,蒋思贵只需支付4110元医疗费,大大地减轻了家里的负担。”曹曦说。
从突出问题抓起,省农科院驻村工作队把一件件惠民实事落地。两年的驻村工作期间,省农科院驻村工作队队员始终用心了解村情民意、用情帮助乡村建设,在驻村帮扶队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里亮化工程、通信体验、通组道路、教育医疗得到了全面保障,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