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愿你能够听见世界的声音 ——遵医附院积极关爱救助听障儿童 2023年03月29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国军 杨鸣丹

“大家好,我叫小梓萱,我终于会说话了!感谢老师、感谢医生、感谢爸爸妈妈……我爱你们!”一分多钟的讲话,来自务川自治县4岁的耳蜗宝宝小梓萱,虽然说得还不是很顺畅,但现场的人们为她报以热烈掌声。

作为一名先天性耳聋患者,小梓萱去年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经过8个多月的康复训练,现在已经可以跟读和简单交流,再过一段时间,她将和妈妈回到老家上幼儿园。

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为“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当天,遵医附院全国第24个“爱耳日”系列活动暨第二届遵医附院“耳蜗之家”科普讲座如期举行。

活动现场,除了小梓萱的分享外,还有“耳蜗宝宝”们带来朗诵、舞蹈等表演。这些“耳蜗宝宝”都是在遵医附院人工耳蜗植入后恢复听觉。

“我家两个男孩,一个5岁,一个3岁,听力都有障碍,医生说是隐性基因遗传导致的。现在老大可以连贯说五六个字,老二听音乐节奏都有反应,最重要的是两个孩子对基本需求都能正常表达。”二孩母亲汪女士说。

汪女士的家庭是不幸的,但两个患儿又是幸运的。两个孩子分别于2021年6月和9月在遵医附院完成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并且均享受到了有关减免补助,目前都在听障儿童康乐园进行康复训练。

“之前我们带孩子在省外做过检查,但是没有这么好的救治政策,经济上我们负担不起,老大耳聋问题便一拖再拖。现在政策这么好,为我们本不富裕的家庭节省了一大笔开支。”汪女士说。

据悉,遵医附院是人工耳蜗植入国家项目定点医院,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非省会城市的定点医院之一,能够完成各年龄段耳蜗植入及调试、维护工作。医院拥有一支专业的术前评估、手术植入、术后康复的专家团队为听障患者服务,并对符合条件的听障儿童予以救助,免费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

“人工耳蜗,又叫电子耳蜗。它是一种替代患者病变的耳蜗,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信号的半植入式医疗电子装置。”遵医附院耳鼻喉科听力中心龙丹介绍,对于人工耳蜗植入患儿来说,它是指使用人工耳蜗的信号最大限度地发展听力,继而发展口头语言,为其创造最佳环境的一种训练手段。

目前,人工耳蜗植入是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最有效的听觉和语言康复方法之一。人工耳蜗植入后,经听觉和言语康复可明显提高听障人士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我们希望通过各种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爱耳护耳的意识,提高听力疾病预防和康复知识的知晓率,同时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国家对先天性耳聋儿童的优惠补助政策,尽早让先天性耳聋儿童得到诊断、干预及康复治疗。”遵医附院耳鼻喉科副主任、主任医生张春林说,听障人群是国家救助的重点人群,基数相对大,同时又是最具有康复价值的群体,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通过积极的救助,多数可以恢复正常。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目前,国内从事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有相当部分非专业出身,水平良莠不齐,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总体来说,听力学及言语康复相关人才十分紧缺。遵义医科大学审时度势,于2022年获批新增“听力与言语康复学”本科专业,成为贵州省首家、全国目前招收此专业不超过10所的高校,将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遵医附院党委书记唐自力说,遵医附院耳鼻喉科是贵州省耳鼻喉医疗、教学和科研中心之一,是贵州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会长单位,积极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近几年在儿童听力筛查、早期干预和防治上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近两年,在各级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医院成为人工耳蜗定点医院,为200多名儿童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让他们恢复听力、言语、自信,回归到正常生活。除了针对0-6岁符合条件的听障儿童可申请人工耳蜗国家项目救助外,同时还联合社会爱心人士及企业对不符合国家救助项目标准的听障人士进行专项资助。